记忆中,父亲一直非常勤劳、坚毅、果敢,为了我们生活的房子,可谓是操碎了心,同时也赢得了村里人的羡慕、敬仰。
父亲的房子情结因而具有了浓厚的感人的色彩。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个年代村里很多人家都异常贫穷,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平常就不安稳,遇到刮风下雨更是摇摇欲坠。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我上了高中,房子实在是住不下去了,父亲便有了做新房子的打算。但是,要做一个像样的房子谈何容易,主要是家里没钱。父亲犹疑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着手准备了。考虑到买砖需要一大笔钱,父亲决定自己生产。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借着月光做砖坯。看着父亲那么辛苦,我又无能为力,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我也想帮一下父亲,可他总是笑着说不累,一再叮嘱我回去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便是对他最大的安慰。当时我就觉得,父亲在我的心中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他是支撑我们全家的一座高山。
砖坯做好后,便解决了材料方面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接下来要烧砖,材料倒是现成的,稻子收割后便留下来大量的枯草,燃料算是齐备了。那个年代,烧砖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先说封窑,什么时候封,没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根本拿捏不准。过早则砖并未完全烧好,不牢固而且色泽也有点别扭。过晚则烧之过甚,大部分的砖已经变了形状,拿来砌墙就是一堆废砖。当然,这难不倒久经考验的父亲,他总是十分精妙地做到了,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全村人的羡慕与敬仰。
解决了砖的难题,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至于请人帮忙,因为父亲在村里人缘极好,那只是小菜一碟。后续的房梁等,房前屋后找到合适的树放几棵存放一段时间就行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间不错的大房子便大功告成了。住在这样整洁、舒适、大气的空间,全家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更是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勤劳、坚毅、果敢,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我有幸成了村里的一位民办教师。那个年代,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先富裕起来的村民,盖起了比较豪华、气派的小洋楼。看得出来,父亲浓厚的房子情结又表现出来了。说干就干,父亲给我讲了大致的规划后,便继续到一座大城市打工去了。我按照父亲的安排,购置了预制板、钢筋、水泥、红沙、红砖等,便开始了宏伟的建房计划。其间,因经济上的原因,房子建得比较缓慢。好在父亲人缘好,办法多,每次都能及时解决。由此,我对父亲更增添了几分崇拜。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积极地想办法克服。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房子终于竣工了。父亲回来后,极其细致地观赏着,仿佛在欣赏一件耀眼的艺术品。村里人看到我们家新建的楼房,自是少不了一番称赞,赞叹房子的豪华、气派。父亲的心里也是十分满意,不停地涌动出自豪的情感。
父亲终于决定回家生活、劳作之后,我们几个儿女,由于某些原因,都外出打工了。父亲一边劳作,一边享受天伦之乐,日子过得比较充实、愉悦。期间,父亲又断断续续地对房子进行了装饰,这样看起来便更显得气派了。我多次听儿子汇报说,祖父换了新的铝合金门,全部做了仿瓷,装了热水器,装了漂亮的吊灯,心里也一阵阵地激动、舒畅、自豪。我想,父亲把对这个家庭的爱,全部寄托在房子上了。
我经常想,父亲对子女、对孙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爱,而我们又为父亲做了什么呢?每次回家看到白发苍苍的父亲,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做儿女的应该多关心、问候父母,多和他们团聚,让一生勤劳的父母心不再孤寂,情不再伤痛。
父亲的房子情结,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