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几篇文章用自己总结的技巧以及几个例子笼统的介绍了答题的思路。但是,掌握技巧只能让你怎么准备答案,要想真正得高分需要学习技巧的同时,自己不断思考,融会贯通;而通过例子,也只是看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换一个题目可能就大脑一片空白了。
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提升面试答题能力,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日常材料联系面试思维。
当你看过很多面试真题后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你在平时的新闻报道或者报纸上都看到过。可是,即便自己以前看到过,自己当时没有太深入的思考,可以说是“白首如新”,回答问题时还是只能从零开始。
如果,你联系用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你面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做过“真题”哟。
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将日常面试思维练习方法总结了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思考,比较,总结。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别忙,咱们一个词一个词的拆解。
思考,说起来这个词,大家可能都会不屑。思考谁不会?对于每件事我们总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跟面试有什么建议?
在B站,有位讲法律比较火的老师,罗翔罗老师,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他。他的课经常讲的深入浅出,也会有很多发人深思的观点。其中一个是提醒学法的人不要做一个“理性人”,因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用一个完全旁观的理性的角度去看,这个人可能蠢的让你无法接受,之所以,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没有处于他人的位置。所以你要做个非理性人。
我们上面说的思考也是,我们要进行“非”理性的思考,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非理性,并不是没有理性。而是让你保持理智的情况下,去分析材料中所有人言行的动机以及背后的可能未被爆出的背景。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不就是换位思考吗?
是也不是。确实是换位,但是换位思考主要是思考的下面的结果,而我们非理性的思考,带有想前面的因果。
对比。对比就是观点的碰撞。对待一个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判断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你要学会去思考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对比。
对比的结果,不是自己思考他的观点哪里错了,或者自己哪里不对。而是未了补充。补充自己对事物分析的不全面。要把他们的思维方式作为思考的灵感储藏起来,在遇到其他的事情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用用。
多样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可以让你分析事物更加的全面深入。
总结是在思考、对比的基础上的总结。总结自己分析事物的特长是那些,不足是哪些。
通过对各种观点、评论的比较,你会知道,别人都是怎么想的。自己哪些想的比别人要周全,别人想的哪些自己没有考虑到?慢慢的积累分析,你会慢慢的总结出来自己的答题思维方式。然后在不断的联系中完善提升。
在后面的公众号中,我会围绕一些新闻或者材料,用面试的思维进行分析,作为大家答题或者观点的借鉴。如果各位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想法,欢迎通过留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