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习决策技巧:关注事实、专注问题+诚实的态度、率直的表达
传统美德对我们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要选择从长期来看让我们受益最大的做法,而不是只顾眼前得失。
①当把成功归于自己时,你要更加谨慎,因为难免出现认知偏差。
②对于重要的决策,要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几乎所有的偏见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
③从不考虑“我喜欢或不喜欢”这样的问题。我只关注事实,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事实就是这样”,或者“事实不是这样”。
关于做人诚实之外还有一个建议,源自巴菲特所说: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
比如:如果要提出批评意见,不要批评某个人,可以批评工作方法,或者
批评某一类行为。如果要表扬,那就找到一个榜样,表扬这个特定的人。这样有助于维护你身边人的自尊心和身份感,获得他们的支持,让他们为你所用,而不是与你作对。
关于如何培养诚实的态度和率直的表达方式使其成为本能?
1.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所有人,表达方式不一定要很直白。当一个人同时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关爱的力量时,他就会散发出人格魅力。
2.诚实待人、积极向上,这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做到的。
别人犯错时做出正确决策,你的决策流程是怎样的?
事实上,一个决策正确率为80%的人比正确率为70%的人在市场上的价值和获得的回报要高出数百倍。
人们好像很难从本质上理解决策的杠杆效应。我可以举例说明,如果我管理着10亿美元的资产,而且我的决策正确率比其他人高出10%,
我就能通过一个判断、一个决策创造出1亿美元的价值。这就是决策的杠杆效应。
5.发现好的心智模型
做决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决策需要的是原则和心智模型。
目前我发现的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进化论、博弈论和查理·芒格的心智模型。
(纳西姆·塔勒布、本杰明·富兰克林等等,他们都有出色的心智模型。
比如发推文:发推文有助于我提炼所学知识的精髓,也有助于我温故而知新。
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毕竟一个人的神经元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你可以把推文视为指针、地址或助记符,其目的是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而只有将这些原则与过往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1.进化论:
究其根本,人类的所有发明和成就都是为了解决交配权的分配问题。 人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进化论、热力学、信息论和复杂性理论中找到解释和预测。
2.反推法:
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找到“正确方法”。相反,我努力的方向是逐 一排除不奏效的方法。我认为成功就是不犯错。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正确判断,而在于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3.复杂性理论
从本质上说,人类是无知的,是极不善于预测未来的。
4.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都是基础性学科。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博弈论等问题,你就不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甚至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5.委托和代理问题
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那就亲自去做。如果不想完成,那就派人去做。
如果你是委托人,你就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在意结果,所以你会做得很好。
如果你是代理人,你就是在为别人做事,你可能会做得很糟糕,因为你不在乎。你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委托人资产最优化。
6.复利效应
7.基础数学
如果要赚钱或者投资,你就必须学好基础数学。
需要学习算法、概率学和统计学,这些分支学科都非常重要。要吃透基础数学,真正掌握加减乘除、复利计算、概率论和统计学。
8.黑天鹅
概率统计学有一个新的分支,这个分支是关于“尾部事件”的。黑天鹅事件是极端概率事件。
9.微积分
我们可以借助微积分了解和认识变化的速度和自然界的运作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微积分的原理。微积分通过小的离散或连续事件来测量变化。
10.可证伪性
如果不能做出可证伪的预测,那就不是科学。要让人们相信某个理论是真理,这个理论就应该具有预测能力,而且必须是可证伪的。
11.如果难以抉择,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如果面临艰难选择,比如:
我应该跟这个人结婚吗?
我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吗?
我应该买这栋房子吗?我应该搬到这个城市吗?
我应该和这个人做生意吗?
如果你难以抉择,答案就是否定的。
12.迎难而上 --选择短期更痛苦的道路
一条简单的人生经验:如果在一个艰难的决定上意见不统一,你
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道路。
从本质上看,两条道路中的一条会带来短期痛苦,而另一条会在未来引发更长久的痛苦。为了回避矛盾,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摆脱短期痛苦。
大脑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试图避免短期痛苦。
因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训练,主动迎接短期痛苦,压制回避痛苦的倾向(这种潜意识倾向非常强大)。如你所知,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收获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的长期回报。
以运动为例。运动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会在短期内感到痛苦。但是从长远看,我会变得更好,因为我的肌肉更发达了,身体更健康了。
读书也一样,读有难度的书会让大脑不堪重负,短时间内感到疲劳。但从长远看,读书会让我变得越来越聪明,因为我在持续挑战大脑处理信息的极限,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进而不断吸收新概念。
因此,一般来说,应该选择短期痛苦,以换取长期收益。
13.建立新的心智模式:海量阅读、多多益善
6.学会热爱阅读
1:阅读自己喜欢的题材,直到热爱阅读。
@illacertus的一条推文说:“我不想什么书都读,我只想把100本好书读上一遍又一遍。”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因为每个人阅读的喜好和需求不同。这样做,你会受益良多。
2不要比谁读书更快。书越好,你越要慢慢阅读、慢慢吸收。
我本人注意力非常差,我会略读、速读、 跳读,也记不住书里具体的段落或内容。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个更深的层面,我吸收了书中的精华,这些书成为我心灵织锦上的丝线,编织成我灵魂的一部分。
“我精读的书其实并不多。我会略读很多书,但精读的只有几本,
而这几本书构成了我知识的基础。”
阅读的题材和内容并不重要。最终,你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完成大量阅读。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这就好比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每天都能坚持的运动。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书籍、博客、推特,或者任何有思想、有信息、有学习内容的东西,最好的阅读就是自己感兴趣的、爱不释手的阅读。
查理·芒格:一书在手,便不觉得浪费时间了。
每个人大脑的工作方式都不相同。有些人喜欢记笔记,而我的笔记本就是推特。我持续、大量阅读,如果遇到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拍案叫绝的观点或概念时,我就会在推特上分享。但为了满足推文的字数要求,我又必须推敲文字。最终,我会努力提炼出一条格言,放在推特上。
现实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愤怒地跳出来攻击我们输出的观点,对我推文的内容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地横加指责。
指出别人观点中明显的偏颇,意味着要么你攻击的对象不聪明,
要么你自身不聪明。
6.1你如何阅读?
统计阅读数量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知识面越广,思想越独立,读不完的书就越多。
不要刻意追求读完多少本书,而要时刻关注可以预测未来趋势的新概念。
一般来说,我会略读和跳读,找到能吸引我注意力的章节。大部分图书都有一个论点(我讲的是非虚构类作品,不是小说),作者提出一个论点,引用海量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观点去论证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现象。一旦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这个论点,我就不再读下去了。
我总是说读过了,其实我可能只读了两章,但书的主旨我已经了解了。
6.2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你如何消化吸收并融会贯通?
向别人讲解你学到的东西。教学相长。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而是“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
6.3如果想成为一个更清醒、更独立的思考者,在接下来的 60天里,我能做些什么?
1.阅读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经典作品。
不要读畅销书,不要看新闻。避免加入任何所谓的“读书俱乐部”,避免追求任何的社群认同。把真理置于社群认同之上。
读书时感受到的困惑,就像运动时感受到的肌肉酸痛。阅读是在锻炼精神的肌肉,运动是在锻炼身体的肌肉。要学会如何阅读书籍。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貌似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实际上没什么智慧。原因在于,他们虽然读了很多书,却是以错误的顺序读了错误的内容。在开始阅读之旅时,他们读的东西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也不包含什么真理,这些内容构成了他们世界观的基础。然后,当新事物出现时,他们会根据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对新想法加以评判,他们的评判自然也没什么见地。
所以,打好阅读的基础非常关键。
打下一个高质量的阅读基础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行得远,更好地辨别真伪优劣。
打好基础的最佳方法或诀窍就是坚持科学,坚持基础理论(一般来说,不存在任何争议的真理是屈指可数的)
而数学就是其中之一,数学很少存在争议,几乎没有人不同意2+2=4,
对吧?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可以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样,自然科学和微观经济学都能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脱离了这些坚实的基础,麻烦就来了,因为你会难辨真伪。我会尽我所能,为自己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擅长算术和几何比深入研究高等数学要有用得多。所以,我建议多花些时间阅读微观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开始。
2.另一种方法是阅读原著和经典。
比如:①如果对进化论感兴趣,那就去读一读达尔文的作品,不要从理查德·道金斯读起(尽管我认为他很棒,先读达尔文,再读道金斯。
②如果想学宏观经济学,就先读亚当·斯密、冯·米塞斯或哈耶克,从最早的那批经济哲学家读起。
③如果喜欢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卡尔·马克思的作品读起。不要读解读性或评论性的内容,它们只是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做事,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以原著和经典为基础,你能够获得足够完备的世界观和深刻的理解力,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书籍。如果能成为一台永动学习机,你就永远不缺赚钱的途径。你会拥有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你会找到真正的价值和需求所在,然后通过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要想思路清晰,就要了解基础知识。如果只是死记复杂概念,却无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那么记得再多也是一窍不通、无济于事。 ”
3.读不下去怎么办?
跳读、略读、挑重点读,杜绝非要从头到尾的阅读习惯。
读书对现代人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训练成特定模式,大脑同时接受了两个相互矛盾的训练。
一是:我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因为总有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我们希望快速略读,总结要点,直奔主题。
网络虽然降低了我们阅读的能力,但是可以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书必须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
你现在一定也卡在某本书的某一页读不下去了,但同时你
又觉得应该把这本书读完。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我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书当成博客文章集锦或推文合集,这样我就不用必须读完这本书了。如果书的内容有点儿枯燥,我就跳过这部分内容。
有时候,我会从一本书的中间开始读,因为有些段落抓住了我的眼球。然后,我想读多少就读多少,并不觉得一定要从头至尾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