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橄榄树召唤,从大清早,我就开始趴在车窗上,看大暑节气里窗外的物候。遗憾的是,从清早看到的武汉,到中午看到的长沙,再到傍晚看到的贵阳,几乎都是一个样,晴空万里,绿树成荫。我所感受到的温度是恒温,空调的温度。
于是我开始思考,24节气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每个节气三候,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时候根本观察不到文字记载中的三候,哪怕是在同样的地域,很多物候也观察不到。因为我们早已丧失了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敏感。在看天吃饭的时代,人类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与周围物候的变化紧密相连。大自然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自在他们的眼中、心里。而处在工业和高科技文明高度发达时代中的我们,只是在某个时间点去关心一下大自然,当然读不到,读不懂大自然的密语。但是24节气被重新关注,我们中部分幸运者被重新唤醒,开始刻意关注大自然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我们的基因中刻写着对蓝天绿树的渴望,对花鸟鱼虫的喜爱。当我们有意识地跳出钢筋水泥,主动建立与大自然的关系时,我们的心重新变得敏感、柔软、放松。这是任何高科技带来的舒适所无法比拟的。
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农耕文明时代,人们读懂了大自然的密语;工业文明时代,我们读懂了什么?
我边思考这个问题,边用杯子去接热水。正当我要打开水龙头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旁边有一股冷气。不是空调的冷气,而是人散发出的冷气。我抬眼一看,才发现原来水龙头旁边还站着一个拿着杯子的阿姨,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是在排队接水。于是我马上问道:“请问您是准备要接水的吗?”阿姨的脸还在僵硬中,极不情愿地回了一句:“没事,你先接。”我立刻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刚才没注意到您在排队。您先接吧!”阿姨脸上的冰渐渐融化了,微笑着说:“没事的,你先接吧。”同样的回答,截然不同的心境。就这样彼此反复推让了几次,阿姨终于同意先接了。但是她没接多少水,就跟我说:“你快打吧!”她说完就站在了一边。大概是怕热水不够,想让我先打,然后再补一些。但看我没动,她就径直走了。看着阿姨的背影,我暖暖地接着剩下的热水。
我们切断了与大自然的链接,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大自然链接,不愿意冒着大暑的炎热,徒步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我们选择了与陌生的人短时地被关闭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关注什么?读懂什么?我想刚才的故事已经给出了答案。
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关爱被刻写在我们的基因里,只需要恰当的时机被唤醒。但是对人的理解与关爱还需要我们克服自身的自私、嫉妒与狭隘慢慢修炼。适宜的自私、嫉妒、狭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过度则会让人走向毁灭。如果我们能保持好奇和善意经常反观,相信一定也能找到“人侯”的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