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一的时候,妈妈有了我们家第一部手机。新买来的手机,还不会使用的妈妈向我请教怎么接打电话。我拿着手机说明书看了半天也没搞明白,妈妈干脆向邻居家一个比我大的姑娘请教,那时候姑娘在外边上学,见过手机。
一转眼,10多年过去,我已经不是那个对电子产品一窍不通的姑娘。手机成了我们出门必备之物,甚至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手机,否则就像丢了魂儿一样没有安全感。出门、吃饭、购物、聊天、看电视,样样离不开手机。而我喜欢在手机上看书,也常常买书来看。
最初我是不用微信这款社交软件的,因为当时在用qq,觉得不过是腾讯推出的两款社交软件而已,有一个能和朋友联系就够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加微信,我也开始用微信。并在微信上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以读书类的居多。
因为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很喜欢这个作家,就搜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来读,越读越喜欢,后来便买了这个作家的纸质书。再后来不仅微博关注了这个作家的微博、博客,而且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家呢,原因是她勤奋,喜欢读书写字,勇于追求自己的写作梦想。喜欢她这种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不急不噪地只专注于自己的提升,哪怕是很慢,也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作者说她很喜欢读书,喜欢沉浸在书里很享受的感觉。这样一个心中有追求有梦想的人是多么幸福啊,我立志要做她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在这个烟火凡尘里,我都要有一方不被世俗污染的精神世界。
关注的公众号,那些作家总是能说出很多富有哲理的话,使我这个尚在成长的年轻人,对未来还在迷茫阶段的年轻人不断刷新我的世界观。但是渐渐地发现,随着这些公众号粉丝的增多,这些作家开始在文章里植入广告,到最后好好的一篇文章尽是为了推销某一个产品,一下子在没了再读的欲望,对这个作家的好感也少了很多。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有句话说,写作的人都是寂寞的,写出来的东西是自己内心的独白,是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的流露。因为不曾相识,所以作家才能完全地放松自己,在每一个如水的夜色里对着黑暗说出自己心底里最想说的话,那是真心的释放,那是心与心的贴近。无论世界如何变换,打开书本,阅读到每一个用心写出来的文字之后,内心便觉得平静。当我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在同一时段里隔着遥远的空间和一个不曾相识的人心灵相通是一种安慰和享受。读书和写作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纯粹的活着。
可是再打开这些作家每天推送的文章来读,渐渐地读到了越来越多的软文,每一篇文字里都植入广告。看到底,原来那些让我感动的,为之动容的故事,都是虚假的,一种自己被欺骗的感觉,放佛这个世界上再无可信之人,为了利益,为了生存,本应该是纯净的文字也变得充满了钱的味道,瞬间不想再读作者以后的其他文章,渐渐地有一部分公众号开始取消关注,或者不像以前一样每一篇都必读。
因为工作忙,好久不看前边谈到的喜欢的这个作家的文章。今天打开,第一篇主推的居然也是一片软文,心底有一层凉意划过。
像影视明星一样,文章写的好的作家也有很多粉丝。并且许多在平常人看来很普通的东西,在作家那里都可以妙笔下生花,一个好的作家不可不谓是一个很好的广告精英。所以许多商家便看到了这个机会,把自己的产品植入作家的文章里,给作者很大一笔酬劳。我不是反对文章写的好的人为了生计接这种兼职。但是亲爱的作者,我多想请你把文字和商业区分开,不要污染了你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文字的平台,让你忠实的读者失望。你们想到了自己的损失了吗?请对喜欢你的读者负责。我不是作家,作为读者的我,对这样的作家,喜欢总是少了几分。
这个时代,谁还能坚持做一件纯粹的事,谁还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亲爱的笔者,没有广告商的广告费,其实你真的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在众多的读者的支持下活得精彩!
前些天读《最忆当年初遇时:钱钟书和杨绛的百年围城》,钟书先生那个年代对文学、对艺术的纯粹性真的让人追念,那是一种对文字的信仰,对心灵的救赎。那种对文字的向往,并非为了前途,为了就业,有时仅仅是为了一草一木、一风一霜,那是最单纯而无杂质的理想。也许是因为逝去,不复存在,所以让人觉得弥足珍贵。让人想起那首小诗:
记得早先年少时
说一句是一句
清晨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人
我竟然有些怀念我还不懂网络的那个年代,仿佛大家都不懂,写作就是写作,我们都还是很纯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