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日
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是可怕的,他的心里充满了跃跃欲动的暴力,他的体内是一引即爆的火药,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你一旦接近他,随时都有危险。对于这种人,我们只有躲得远远的,记住永远不要和有野心的人交集。惹不起我们还躲不起吗?
很多人都有一种成为大人物的成就感,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大人物。大人物毕竟是少数的,否则就不叫大人物了。如果人人都能成为大人物,那么宇宙里所有的星球都盛不下了。大人物自有成为大人物的资本,没有资本成为大人物,就要安身立命,乐于当个小人物。大狗叫,小狗也有叫的权利,大狗和小狗一齐叫,这个世界才热闹。
一个人竭力要肯定自己,那是因为心虚,对什么事都没有自信心。越是没有自信心就越是心虚,越是心虚就越没有自信心,就越要肯定自己,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一个怪圈,就成了一个自欺欺人的魔咒。但是我们要记住,欺骗了一时却欺骗不了一世。只要是欺骗总有败露的那一天。一个人还是脚踏实地的老老实实地下苦功夫干事,率真诚实地做人为好。
捣鬼者最终受其害,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鲁迅不是说了嘛: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因为捣鬼精义,在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之所谓“有限”者以此。作者举出骆宾基作《讨武白檄》为例:骆宾王作《讨武白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然后得出结论:“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真乃卓识高见。
真理有时只是以一句看似极简简单单的话来呈现,有时真理的原始性,使它看起来有些粗糙,秘诀往往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就看你能否领悟并且去实施。
八月二十七日
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一切都在急剧的动荡中,都在不停的变化中。在改变的过程中,各种混乱也就随之出现。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人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人人牢骚:工人下岗了牢骚,农民失去土地了牢骚,教师工作累压力大待遇差牢骚,就连贪官也牢骚,别人贪的那么多都没有进监狱,我贪的没有别人的多,却进了监狱。
欲想找到改变眼前真相的方法却是很难找到的,因为方法的效力有限,而需要解决的难题却是无限的。出于不满意就想找到达到满意的平台和渠道,这样的人生平台和渠道并不是到处都有。
挑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能动性,使人激发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一个人只有面对挑战时才会奋力一搏,挑战成了创新变革的动力。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即便在挑战中败下阵来也无怨无悔
千万别把眼前的真相推开,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如果我们把痛苦、干扰、焦虑的东西推到一边去,它们就还在那里存在着,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你的心就不会得到清静。
八月二十八日
奋斗带来对眼前现实的改变,奋斗的过程就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我们缺失什么总想从奋斗中得来,这样在不断的缺失之中就会不停的奋斗,于是奋斗成了日常行为上的常态。但是如果奋斗了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反而还失去了什么,那么你就会感到失望、痛苦、失落、遗憾,你在精神上就会感到绝望,从而打破你心理上的均衡,出现一种心态的失衡现象,你就会感到崩溃,采取过激的行为。故保持心理均衡非常重要,可以使你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希望之光在我们眼前闪烁,我们被这希望之光所指引,向着前方飞奔,不知疲倦,永远向前。
我们想追求一种理想的状态,就会为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而努力。在不知足的情况下一直努力。物质享受是一个层面,不满足则不属于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不满足的后果是努力去改变它。
良好的心态才能接受良好的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制度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只要它是较好的,人们就要接受它,在接受的过程中,它就有改善的可能。
了解眼前真相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用一直无为的觉知去了解真相。在无为的状态下,你才能使自己的心态放松,处于一种兴奋的轻松状态下,这样就避免了心理上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