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常熟小资女人会&振敏晓燕智慧父母读书会有感(漫猫咖啡)——作者:范晓慧
自从认识向梅老师,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已经成为每周能量的来源之一,这已经是好几位“资深”书友的共识了。看着向梅老师用生命的热情陪伴大家,敲开大家的心门,点燃大家的学习成长的信念,我深深感受到生命是需要被唤醒的,生命的彼此陪伴是如此美好,共同成长的路上多人携手才能走的更远。
一大早,穿过渐渐散去的迷雾,我进入常熟地界。路边林立的高楼和高高低低的塔吊,让我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听着许巍的《美丽的女人》,不知道今天会邂逅怎样的生命故事,碰撞出怎样的生命体验呢?
虽然是常熟的首场读书会,但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书友是从苏州,昆山,太仓跟随向梅老师而至的。书友们的开场自我介绍环节几乎都提到了孩子的话题,“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漫猫咖啡王总的敞开表达,引得大家会心大笑。是的,为什么《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能吸引这么多书友,我们对如何去爱孩子,教育孩子,充满疑问,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引领,这是当下社会最大的刚需啊。从这群有意识,自主来交流学习,主动探寻出路的书友们身上,我看到了到生命本身的向上生发的能量,心中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面对每天成长变化的孩子,我们时常会被触动,引发各种情绪,引发我们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反思,不想让自己曾经经历的不愉快在孩子身上重演,自己有意地在我们的新生家庭里呈现不同的样子,实行跟父母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然而,似乎哪里还是不对,哪里还不通畅。不知不觉,我们在越来越像那个我们不想成为的样子。我们不知道,我们心中,与我们的父母和解了多少?与我们自己和解了多少?还有多少内在等着我们去看见?这些将决定了我们给孩子的爱在哪个层面上,所释放出爱的能量有多少。
生活中,各种学习课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快乐的孩子,不快乐的父母。他们可能学业优秀,可能功成名就,却无法享有家庭幸福和轻松快乐的人生。努力奋斗了那么久,取得了那么多,一旦停下来,心中那种空落落的感觉袭来时,只能仓皇而逃。“就算站在了世界的顶端,身边没有人陪伴,又怎样”。没有了爱的感受,爱的能力,如何链接生命的美好?
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达,爱的缺位越普遍。我们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运用各种软件,工具,人生就像开了外挂,搞定这样,搞定那样。然而,当面对我们的爱人,孩子时,面对我们自己时,好像这些都失效了。因为这种面对,需要的不是高科技,而是爱,无条件的爱。如果我们自己不曾体验过这样的爱,又如何能给得出?爱是需要学习的,是最需要,也最值得去学习的。
向梅老师举了个例子,当我们跟孩子,爱人交流时,可曾觉察过他们是否跟我们有眼神交流?如果没有,那我们的话在他们那里的解读可能就是“唠叨”。我们以为自己在爱他们,然而得不到期待中的回应,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一个情绪平和的女人是家里最好的风水,润物细无声般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那谁来滋养我们呢?向梅老师呼唤大家走出来,尤其是全职妈妈们。走出来,我们带回家的是新鲜话题,是与时俱进的。大家彼此倾听,陪伴,交流,也许我的难题就是你的解药,也许你的困惑我可以分享答案。我们一起在高能量老师的引领下去探索,创造,挖掘我们自身的宝藏,提升自己,活出自己。当我们带着满满的能量和满眼的笑意回到家中时,我们对孩子的陪伴是高质量的,孩子会发现我们变得不一样了,家里的能量场慢慢就会发生变化。
书友们提到奶奶带孩子和妈妈带孩子规矩不一致带来的烦恼,担心孩子会感到混乱。向梅老师引导大家灵活看待,这是孩子提高适应能力的好机会。当然孩子小的时候尽量父母自己带,如果需要老人带,就对老人全然信任,尊重和感恩,千万别指手画脚,要求老人与时俱进。生活不是考试卷,只看对错。让孩子学会到哪里就按哪里的规矩办,不是很好吗?孩子不知不觉就有了适应能力。同时也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的接纳,尊重和感恩。
关于孩子说谎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家的踊跃发言和思考。来自昆山的妙音书友分享了她意识到是因为她的反应(生气的表情,打,责问)让孩子害怕,所以孩子才撒谎,她真诚向孩子道歉,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爱我们,远远超过我们爱他们”。
另一位准妈妈书友(为她的成长意识点赞)分享了她青春懵懂时期去酒吧的经历。那个年龄的她和同龄人一样,对酒吧充满好奇,想去探究体验一下。可是父母的话总在耳边响起:那不是什么好地方,不是你该去的。最终按奈不住好奇的她还是去了酒吧,事后只好选择撒谎,骗父母说自己去哪里看书了。可是心里却感觉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我被她的分享触动了。这就是我们不能身心合一的重要原因所在,我们活在各种声音种,各种评价中,各种眼神中。尤其来自原生家庭的评价和声音,即使我们有了自己的新建家庭,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可是却不知不觉一直受到内心那些声音的操控,让我们无法真正轻松快乐,获得心灵的自由。如果我们对此有所察觉,有所体悟,我们会选择用“控制”“听话”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吗?还是我们会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去做好接纳,陪伴和适当的引导?我们还会简单地为了让自己不焦虑,去阻碍孩子成长自我,探索自我的人生脚步吗?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我们有所体验,我们心无恐惧,我们才给的起。有幸遇到向梅老师,感受振敏晓燕导师的高维引领,我知道我对这种爱不再陌生。
午后回昆山的路上,伴着许巍的《天使》,我又一次感受着被触动。为我的孩子,为每个孩子,为曾经的自己,为我的母亲,为每位母亲。每个来到这个世间的生命都是一个天使,这天使不停地触动着周围的生命,让这些生命穿越曾经的痛,看到什么是轮回,整合自己的力量,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和喜悦。两位书友谈到原生家庭时流下的泪水,让我想起我曾经流过的泪,想到还有多少生命心底隐藏着的,还不曾被看到,也无处去流淌的泪。。。唯有面对,才能超越。多少自以为是等着我们去放下,多少伤痛等着我们重新解读,多少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生命这场觉醒和超越之旅,对于我虽然才刚刚开始,我已经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