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姑六婆
【拼音】sān gū liù pó
【释义】
原指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现代汉语中的“三姑六婆”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出处】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道姑:即女道士,又名“女冠”。特指信奉道教,代发修行的女性。
卦姑:是指专门给人卜卦或算命的妇人。
牙婆:是指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
媒婆:是指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
虔婆:是指中国古代妓院的老鸨儿。
师婆:又叫巫婆或者神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为生的人。
药婆:旧时民间指以治病为业的妇女,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的人,在乡下或偏远地区专门卖药的女人。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种称呼,为属江湖“三姑六婆”之列。永安本地方言称小孩为“妹”,故谓稳婆为“妹妈”或“抾妹婆”。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
成语“积叶成书”讲述陶宗仪的故事。
元末兵起,陶宗仪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手札记。元至正末,由其门生整理,得精萃五百八十余条,汇编成《辍耕录》,或称《南村辍耕录》30卷,其中记述了元代掌故、典章制度,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作品还有《南村诗集》(4卷)《国风尊经》(1卷)《沧浪棹歌》(1卷)《书史会要》(9卷)《四书备遗》(2卷)《印章考》(1卷)《淳化帖考》(1卷)《兰亭帖目》(1卷)《说郛》(100卷)。
陶宗仪著有《书史会要》九卷,辑录从上古三皇至元末书家小传及书论,是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书史著作。
【例句】
刘绍棠《孤村》:知县老爷打发三姑六婆密审,也没问出个子午卯酉
【反义】
良家妇女
【用法】
用于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