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性本善,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儿掉到井里,会忍不住伸手去救,心里还会有莫名的悲伤。人性本是无瑕美玉,只是后天蒙上了灰尘,人的天性虽好,后天却注定会不断滑坡。所以朱熹说要存天理,把天性中本原的好东西保存住,更要灭人欲,不被脏七脏八的东西所蒙蔽。
这和荀子的人性本恶正相反,荀子说人天生有乱七八糟的欲望,要通过后天的修正处理掉,他相信后天的力量能把人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孟子也好,荀子也罢,用的都是东方的二元善恶思维,只是善恶的顺序有所不同。其实人性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善与恶,而是一个不同底色的大拼盘,我们要把它打开来看,层层解构,用科学的概率的方法一探究竟。
西方有所谓的七宗罪,愤怒、嫉妒、贪婪、懒惰、色欲、傲慢、愤怒,都可归为恶的范畴,七宗罪就是恶的七元色,构成人性拼图的底层代码。同样,我们也会很容易找到与之对应的七宗善。
人性和色彩一样,不同元素放在一起,会起到化学反应。红和蓝放一起,成了紫色,如同氢和氧一起,配以适当的条件,会变成水。
那么贪婪+愤怒,会变成什么? 嫉妒+乐观,又会变成什么呢? 更进一步,20%的贪婪+80%的愤怒,与50%的贪婪+50%的愤怒,是不同的东西。正如20%的蓝+80%的绿是青色,50%的蓝+50%绿就是灰色,如果再加一点红,颜色又会不同。微妙的比例变化会造成结果的质变,这就是人性复杂的地方。
善的7原色+恶的7原色,两两配比、三三配比、四四配比,加上用量的不同,会有上亿种组合。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下,会激发出不同的原色和配比,状态自会大不相同。
都说人与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大。其实,每个人不同状态下的差别,更会让你大吃一惊。你在暴怒的时候,和你在喜悦的时候,完全是两个人。所以,活怎样的一生很重要,而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活,更重要。
我对人性有信心,因为底层的原色就那么几个,只是排列组合的不同罢了。我对具体的人没把握,面对如此多的组合,每个人随时可能发生自身都难以察觉的变化。我对人性有期待,我们构成了别人的环境,可以影响他们往积极的方向去变化;我对具体的人没期待,也没法期待,不会奢望谁变成我期望的样子。
人性是个调色板,会在不经意间勾勒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极恶与极善,也许只是多划了一笔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