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从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到启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再到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面典型案例……一系列的硬举措释放了党中央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切实推动了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就像“牛皮鲜”,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长期性的特征,为基层减负更是“老大难”、“硬骨头”,非一日之功、一朝一夕即可破除,需要我们发挥关键少数的力量,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地抓下去,才能让基层干部的负担减下来,提干事创业的动力加上去。
追根溯源,为基层减负根除病灶。“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形式主义之所以成为基层的一大困扰,关键在于一些地方、部门用原封不动的转发作为传达上级精神的方式,用会议作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手段,将所有工作不加指导地统统丢给基层,甚至层层加大压力、层层压缩时间,热衷于把责任“甩锅”给基层。各类督办、排名、问责的层层加码,导致“小马”分身无术、“一根针”难理“千条线”,使基层干部终日疲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因此,清除形式主义这个“牛皮鲜”,关键在上级部门、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把自己摆进去,勇于“自我体检”、敢于“刮骨疗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带头摈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说“不”,多下基层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努力为基层干部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减压减负,为基层干事创业加足动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干部工作忙碌的日常写照。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材料多、迎检多、问责多,条线交错、多头重复、集中扎堆的督查检查、考核评比、材料报送让基层干部忙的团团转。尤其是各项工作热衷于以清单的形式呈现,调度频率过高,表格内容重复填报、多头报送,让基层干部深陷表格旋涡之中,被动做着“表哥”“表姐”。因此,推动基层减负,要在“文山会海”“台账报表”“签到打卡”上“做减法”,从查材料到考实绩,变看报告为到现场,提高任务下达的精准度和质量,辅以针对性、实用性的业务指导。同时,要优化考核方式、把控考核频次,取消非必要事项、合并常规性事项,防止多头考核、层层考核,鼓励“多考合一”。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文缛节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摆脱“忙乱”和“被动”,轻装上为民服务。
明确职责,松绑不松懈。基层减负并不是一“减”了之,更不是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党员干部要辩证看待基层减负,清楚明白减负是减去“无用功”,不能把减负当作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坚决防止把减负当做“松松劲”的思想观念。要明确标准,精准划分职责,把应减之负与应尽之责区分开来,防止拿“减负”当挡箭牌,不担当不作为。要坚持真抓实干,从繁重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后,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提升自身本领才干上,花在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上,主动下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一线,在具体实践中摸爬滚打、提升本领、增长才干,通过能力和效率的双提升实现干部自身减负,切实让减负有成效、松绑有收获。
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必背村选调生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