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没有了本职工作,现在在办公室有办公桌有位置,没有人管迟没迟到甚至上不上班,但没有归属感。大概真是性格使然,换了别人,应该会更如鱼得水。
还是每天坚持来这,坐下,能做些自己愿意做的事,也挺好。一天把能想到的工作做完,看看书,学学英语,浏览浏览公号,在网上做做兼职,挣些零花钱。
这5个多月以来,因为工作和城市的改变,生活也有很多改变。因着这些改变,接触了不一样的人。
一、公号
记不清几年以前(两年或三年),在一个已经成为陌路的大学同学转发的文章开始开始关注,那时候她才写公号不久。当时觉得她言语比较犀利,有些话很有道理,而且会定期分享一些生活中用的好用的东西,当时是纯分享,感觉增长了好多眼界。这一两年,这些公号都是有很多广告,卖很多产品。也在她那买了很多,现在用的护肤品都是她家的,还不便宜,一来效果还是可以,而来大概是信任她家一定是正品,这个最看重。
近一年,感觉她的路线变了很多,卖产品,卖广告,卖课程,挣了很多钱。俨然变成了商人。有些产品还很贵。
最主要的是,看她的原创文章、直播,和她在文章下与回复互动,有种判若两人的感觉。文章中虽然言辞犀利,但都是讲道理的,也不无对人对事的包容谅解。可是互动呢,支持的拥护的一副好脸,不支持的或者有疑问的,毫不客气的开怼。当然,对于不支持的,甚至还有很无理的,火力全开的挤兑或怼,无可厚非。但对于心存疑虑,可能是咨询的人,也是一副不留余地的骂人脸,这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看起来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接受支持,不接受批评。至今还是不理解和不接受。这难道就是她说的爱憎分明?对人好对人不好的界限很分明,不需要对所有人好。这话和道理,我还是接受的。但,这对哪些人好哪些人不好的标准,我想还是不要太剑拔弩张的好。
会关注她的朋友圈的更新,她是一个积极生活的新女性,敢爱敢恨吧。生活那么的积极,有规划,这是让我最叹服的。
当然,我们也只能看到这一部分,我想这些无论如何还是会引起她的思考的,甚至有可能她的观念也在成长改变。
我从来没有绝对的偶像,就是全身心的迷恋的那种,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绝对的支持的,没有。他们身上好的方面,我看到了听到了发现了,会敬佩会赞叹会敬仰,但也仅限于这一部分,因为我知道我了解的并不是全部的他。理智型。
二、网红
这一两年,关注了好多网红衣服店,有朋友推荐的有自己添加的。有两个很印象挺深刻的。一个是去年夏天关注的,当时比现在火太多,一场直播同时在线量有达到过300多万,就是她的粉丝关注量,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当时觉得她家款式真好看,我喜欢的风格,看起来时尚大方,不失优雅,却又不廉价。当然买回来,质量层差不齐。有一个朋友很适合她家风格,穿上比他们家模特穿都好看。当然,要瘦高(至少160)和合适的发型。
还有一家,偶尔买她家的衣服,质量一般,价格不贵。喜欢看她的直播,因为她家的直播给人的感觉是亲切随和,很有热情有真诚,不像别的家太过油腻的感觉。衣服质量没有那么多高级感,有时候看看,会被他们的热情触动到,好像生活都充满了生趣。
三、微信好友
做兼职,学英语,学PPT,加了一些群和一些人。有时会看到他们的更新,完全不认识他们,但好像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这些默默的不刻意的关注,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见识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精彩,不同人生。
但,更多的,是广告。朋友圈,俨然是另一个市场,品种繁多,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
还有很多晒娃的,都是同年的朋友。
有一年,基本上一周会更新一两次,但这一两年,好像是结婚后吧,很少更新。大概我是把朋友圈当树洞的,有想给人看到的时候,才会更新。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再更新,即使更新都会选择秘密,只给自己留作痕迹。不想被人关注,也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给人关注的。我的一切好像都变成了自己的私生活,不能忍受被人指指点点。偶尔发了,有基本不与人互动。想来自己是有多么的“不知好歹”(词穷)。
有时候真的觉得有很多朋友圈要更新的人,很热爱生活,总是能发现生活让自己惊喜开心即使不开心的,都能勇敢的示人。
不敢抛头露面,没有那么聪明的世俗头脑。
想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能发现生活中惊喜的一面,把平淡的生活过得精致。或许,从每天更新一条有意思的原创朋友圈开始。
没有鸡汤,没有毒药。只有真实琐碎,只有共鸣。
以上,近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