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我早上起床发觉鼻子堵塞,轻微地头痛,有时伴有鼻腔内发痒的感觉,伴随鼻流清涕,受凉就会流涕不止。
但吃完早饭,活动一会儿之后又恢复如常。我心想:北京的雾霾好多了,怎么我还得鼻炎了?在北京三年多了,怎么难道突然对漫天飞扬的毛白杨絮过敏了?接踵而至的各种考核、考试、论文等等事情让我无暇顾及这个小毛病,只顾奔忙、复习以及对着电脑赶论文。
直到五月,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很多地方都开启空调模式了,毛白杨几乎不见踪影,天很蓝空气也很清新,然而我的“鼻炎”却加重了——整天鼻塞、时时流涕。
不仅吹到空调会头痛难忍,而且只要对着电脑工作就开始鼻痒眼酸、喷嚏不止,另外还出现了新症状——持续便溏,而且受凉就腹泻。
临近毕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关键时刻却掉链子的突发状况让我非常担忧。
我对着镜子看了自己的舌象:舌体略胖有轻度齿痕,舌苔白。给自己把了脉:脉缓、细、弱。
又仔细回顾了最近的变化:较往年同期怕冷,不仅身体乏力成为起床困难户,而且竟然有一种以前没有过的身心俱疲的感觉。因为连续半年多来,为很多事情奔走劳累,又在持续高压力状态下坚持着。
我想:先解决便溏腹泻的问题,然后补肾健脑,鼻炎难治先不管它了。于是,我用朋友推荐的九龙通络方每天涂抹全身的关键穴位。
坚持涂抹一周后,感觉精神好多了,大便成型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那天没有再出现鼻塞流涕、头痛眼酸的感觉。
为期2个多月,贯穿春天夏天的鼻炎,没想到被无心插柳柳成荫般的搞定了。
那时的我无暇思考其中原理,只顾又对着电脑工作起来,不知道更精彩的发现还在后边等着我......
八月初,我无意网上看到了一些中医课程,才知道鼻炎竟然可能与这么多经脉相关: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而且以手足太阴、阳明经为多见。
此时我忆起几个月前的鼻炎治验,这才豁然开朗: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交于鼻旁,补中益气汤可助阳明经气,所以才治好了鼻炎。再用经络气化理论分析,同时伴随的腹泻,正是太阴湿土的问题。
金秋十月,我和书友们一起学习《四圣心源》,读到“七窍解·鼻口根源”篇以后,我对这个歪打正着验案的认识又进了一层。“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我这时才认识到:我那时的鼻炎和腹泻其实是一个问题,在下是阴气不升而不能化清阳——故腹泻,在上是阳气不降而不能化浊阴——故鼻塞。
现在,我重新回顾那个歪打正着的病案,发现了更多可以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清浊的观点来看,黄元御说“清阳升露,爰开七窍”,
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肤,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外有奔走劳倦,内有精神烦扰;清阳不升则九窍不通,浊阴不降则肌肤热壅;在外卫气不固,在内气虚下陷。
这时我也才算把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案真正理解了,鼻塞眼酸都是七窍清阳不足,恶寒怕冷乃是肌表卫气不固,病根总离不开“气削”两个字。
这个歪打正着的病案几次刷新了我的认识,我的思考也在不断加深:经络、清浊、阴阳、气。 从“经络医学”到《四圣心源》,从金元补土派到《黄帝内经》,我感叹于古人见解之深邃、立法之高明,我的学习方法也从听课接收逐渐转变到主动求知了。
(一位患者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