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霖大叔
卷首语
所有的文字都发乎于心、言之在理。
所有的书写都温暖你我、通向疗愈。
【心理】专题的订阅人数已突破150w+!随着的人气加速增长,我们肩上背负的担子和责任越来越重,所以我们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做件大事情了,于是我们决定:【心理专题月刊】重新启动!
每个月10号,我们会筛选10—20篇优秀文章放进我们的【心理精选月刊】供大家学习和鉴赏。
“ 月明门 ”评审团:首席评审官木霖大叔,首席评审官江孝良,首席评审官鱼得水nice。评审团们会非常专业的眼光并公平公正的投票评分,选出优秀文章。
此次月刊,从1、2月入选【心理】专题中筛选,我们从近200余篇文章中选出60篇作为评分筛选,最终决定入选这30篇文章作为本次1、2月月刊优秀文章。类型包括两性心理、育儿心理、社会心理、科普心理、个人成长、影视心理等。
30篇优秀文章:
“都说100遍了他就是不听”| 真正的交流必须做到这4点!
作者:冰千里
你有没有这些经历:
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开始满怀期待,最后作鸟兽散,除多了一堆微信号码外,什么都没留下,或许还觉得无奈、无聊、疲惫;
孩子玩手机,你一而再再而三摆事实讲道理,他只是敷衍“嗯啊,下次不了”,然后跑到另一个房间假装复习,下次依然如此;
和伴侣除了谈孩子谈工作谈七大姑八大姨,好像也没啥说的了,好歹想甜蜜一下吧,要么碰一鼻子灰,要么以互相指责争吵结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心情不好翻遍通讯录找不到谈心之人,终于找了一个朋友却发现谈的并不是真正想说的……
你会发现和别人天天说话、天天交流,却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被理解、越来越不想交流、越来越孤单。
忽视孩子的情绪有多可怕?懂得这三点,让你的孩子从容自信!
作者:悠悠我心_hxh
引言:每个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忽视过,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而这些忽视将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庄里,父母为了生活,每天很辛苦的劳作。这么多年,每当我有问题和父母沟通,父母永远都用一句话来回应:“你只有拼命的学习,才能过你想要的生活。”
他们没有太多文化,更不会懂得孩子心里需要什么。
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到一个单位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但是父亲的教导好像刻在了骨髓里一样,随时随地,我都想抱一本书看看。每当停止了学习和成长,我就会觉得空虚,不知所措。
所以,孩子还没满月,我又开始了学习。先后考取了成人的大专和本科学历,还考取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证书、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
可是我的职业生涯和收入并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越来越好,反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
为什么说改变从放下期待,保持放松开始?
作者:俊少侠
一个影响婚姻质量的原因是总有一方想改变另一方,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觉得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不动,生活就不会变好。
其实,那种想法背后是控制,而且你会发现很难改变一个人。
为什么?
因为在找对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尽量的伪装成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伪装得很好,因为你越知道什么东西是你缺乏,你就越想把自己伪装成拥有那个东西的人,然后两个人结婚,结了婚以后就发现对方不是原来的样子。
结婚后,这个人不像谈恋爱的时候,那个时候那么好,那么殷勤,那么体贴,怎么现在都不是了呢?
这时候你会努力的想改变他。怎么改变他呢?
在优秀的人面前,请停止自卑
作者:汪不闲
有一部分人,他们有钱或有地位,有权利。
因为差距存在于阶级之间并且无法共事,我们虽不能真实的看到他们能力的出色,却不得不承认个人能力以外的东西,比如家庭背景。
此时大部分人的心理活动为:没了优越感产生了自卑感。因为产生了痛苦,大脑立即开启了防御措施,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理性脑未作出反应之前。我们此时的自作清高,产生的丝丝敌意,反感就是我们大脑所产生的防御措施。
也许对方并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只是因为自己心态的失衡,是我们对他们产生的防御。面对某方面能力出色的人面前,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羡慕然后嫉妒,本应当真诚的赞赏,此时却变得如此难以说出口。
以上几种都是心态失衡的表现,也代表着我们此时的心智并不够成熟。那么如何在比自己优越的人面前停止自卑呢?
《囧妈》影评 : 我爱你。可你知道怎么爱我吗?
作者: 无限延伸的三角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听不到我在说什么。好吧,是我篡改了泰戈尔的名句。但是这种“听不见”,却是在电影中随处可见。
离婚以后,徐伊万还在孜孜不倦地修着妻子张璐喜欢的台灯,可是他不知道,张璐从头到尾到从来没喜欢过那盏台灯。一个细节,暴露出两人之间婚姻失败的秘密。他拒绝看到一个真实的妻子,从头到尾都只是与他幻想出来的妻子互动。
伴侣之间的这种理想化,在亲密关系之处是非常常见的。理想化存在之地,激情与浪漫的粉红色阳光洒满土耳其蓝的爱情海。可是,随着关系的逐渐深入,理想化开始慢慢破裂,彼此的真实逐渐凸显,那就到了婚姻的磨合期。
原来,她也没那么完美,也和其她女人一样,睡觉有时候会打鼾,和婆婆会吵架,穿着睡衣素颜朝天看起来像欧巴桑。而他也没那么完美,也和其他男人一样,不会耐心听妻子说话,每天忙碌事业,疏于关心父母,大男子主义的要命……
宅家的日子|老妈的头发白了三分之一
作者:薇拉的小世界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的热闹。
而这段特殊的时间,让你不得不学会与自己相处。并在独处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春节的漫长和煎熬,也从未想过躺在家里不出门,竟然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每天一觉醒来,最先关心的是疫情的发展:各地确诊人数有没有激增、病毒有没有变异、医疗资源供应是否正常、官方有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
然后就是新一天的等待和焦躁,在已经延长的春节假期里,城市封了,高速封了,村子封了,我也疯了。
“心学对性的看法,以及克掉好色之念”
作者:小侯的爸爸
一、“饮食男女”问题的历史回顾与戏谑之谈
近代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便不断开始批判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话:“去人欲,存天理”。我记得在初中时,看到朱熹的这句话时,我表示很大的鄙视于不以为然。当时在我的脑海里,这句话就是老师经常讲的“封建残余”,等同于我对“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的不屑。当然初中时,我还听说一个更加夸张惊悚的古代烈女的故事:古时候,某某女被某某男碰了一下手,该女子竟然把手割掉。这也太那个吓人了吧!这些古代人被封建残余思想洗脑了吧!
当时的我,认为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男同胞一定是这么想的:“如花美眷不好吗?难道我上大学不去谈个恋爱?难道我不能找个漂亮的女朋友。我从小学上到高中,老师对早恋管的这么严,我可是还没有体验过电视里面偶像剧里面的剧情的。周杰伦的《简单爱》歌词写得是真好。如果真的按照古代朱先生说的那样,怎么去找个女朋友呢?my god!这是要了我们这些少男少女们的命啊!”当然这些个人想法是真实可靠的。对朱熹的这句话,我们或多或少存在误解,让我们回溯历史,然后重新认识一下这句话:
记载先秦儒家思想的《礼记》有这样一段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来自《内向心理学》的答案:你无需改变,接纳自我更能优雅生活
作者: 三宝美妈
一个孩子的疑问
朋友跟我抱怨,说外向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养出了一个内向的孩子,很是为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敢出头感到着急。
孩子现在被人欺负了,都不敢站出来大声的反抗,以后到社会上可怎么办?
老话不是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干的再好,不会说还不照样没戏!
加上她本身就是因为性格外向获益的人,所以就更加看不上自己内向的儿子!
孩子不开心了,问我:“张丽阿姨,内向性格真的不好吗?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可以改变吗?”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更多的,几乎占全部人一半的内向性格的人。咱们今天就来谈谈性格的问题。
拖延症不单让你举步维艰,还制造后悔自责的情绪,现在有方法应对了
作者:心理学者阮健
拖延症带给我们什么影响
拖延症在影响什么?
拖延症深深的影响着,你的实际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甚至让别人觉得,你这人总是说得多,干得少,答应了不完成,完成了没质量。
而拖延症最大的影响,则是自己的感觉,心里总是有条刺,在鞭策自己,但行动又跟不上。
那种纠结,那种自责,那种完不成的后悔,那种临急抱佛脚的狼狈状,那种因为时间流逝一无所成的懊恼,那种浪费光阴的自我否定,没有拖延症的人,真的不能深刻体会有多糟糕。
5个心理学现象告诉你:你对别人的评价,暗示了你真实的自我!
作者:巴黎夜玫瑰
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为人很难看清自己,只有在对待别人的投射中,才会照见自己是什么人。
心理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社会评判方面,我们评价他人的结论,不仅是他人的客观特征,也反映了我们的特征,揭示我们的生活经历,目标和价值观,以及隐藏的缺陷和恐惧。
当你感慨纳闷,为何会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时,别惊讶,要么她像你,要么她和你相反。
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讨厌。
你的理性会指导你怎么做,你的潜意识,你的直觉,会让你下意识的反应,形成最直接的感觉。
原生家庭 | 你也许只是习惯了自我伪装带来的便利
作者:高威尔
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两个家庭:第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常是心理咨询领域用到的一个专业名词,但这几年却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世界里,有数不清的人在积极地传递一个概念:当一个人的情绪、人格、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出现问题时,要相信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错在了你的原生家庭。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在当代社会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人遇到问题时,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罪魁祸首认定为自己的“原生家庭”。
当然,对于事实的真伪,大家都倾向寻找一些更科学的理论来作为佐证。一来说服他人,二来方便说服自己。
这些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除此外,很多中国心理学家十分强调童年时期家庭的影响力,他们认为:成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原生家庭”决定。甚至,还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直接用“原生家庭”来解释求助者报告的数种问题。
对于这种观点虽部分赞同,但全部定性为批判的这个行为,我个人认为十分草率。
人生的五个阶段,处处揭示生活的心酸
作者:木霖大叔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爸妈总是要求我们不要捣乱,要好好听他们的话。
如果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责怪我们、骂我们,甚至还会打我们。
可好奇、爱动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怎么能怪得了我们呢。
我朋友跟我说过她小时候的故事,我才真正意识到爸妈说的话,对我们一生是有多大的影响。
她爸妈在外地工作,只是偶尔回来一次,但回来没几天又要回去工作了,是她奶奶带她长大的。
每次她爸妈要走的时候,她都哭着吵着不让他们走,但爸妈总是跟她说:
“不要哭,要好好听话,不然我就不爱你了”
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才是吵架问题的根本原因
作者:木霖大叔
在婚姻中,当热恋期褪去,伴侣的缺点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原本甜蜜激情的婚姻生活,变成了柴米油盐、平淡无奇的婚姻生活。
由此,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总免不了一些争执和冲突。
正所谓:“小吵怡情,大吵伤身”
偶然吵架是一件调情、有趣的事情,但是如果经常吵架或者一吵起来就非常激烈,那这段婚姻可能就存在问题了。
那该怎么解决吵架这件事情呢?按我们平常人的做法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会劝我们各退一步,有话好好说,但是这种的解决方法,通常不会见效。
因为人在争吵起来的时候,是很难觉察到自身的状态的,情绪也一直在高处很难下来,况且会有一方会认为,凭什么要我让,为什么他不让,这样反而会让矛盾更加恶化。
所以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要想改善婚姻中的争吵状况,我们必须从根源出发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根本需要追溯到原始社会。
你不必一直取悦对方
作者:冰千里
前些日子,《中餐厅3》里秦海璐的表现上了热搜,原因是在她担任财务管理时和国宴主厨林述巍的互动。
当林述巍要求买高品质食材时,秦海璐说:“别要求太高了!”“什么玩意儿都要,用得上吗?”
当林述巍要买打火机的时候,秦海璐则说“当然要打报告了。”
如此种种,那一期下来各种指责不绝于耳:
“不近人情”“情商欠费”“说话直”“脾气差”“不尊重人”“太拽”……
批评者看不惯秦海璐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样子。
但,还有比她更拽的!
那就是《乐队的夏天》最后一期中的朴树。
节目录制一半时,他突然起身道:“那个,我岁数大了,该回家睡觉了。走了啊,谢谢你们!”然后真的离开了直播舞台,留给所有人一个潇洒的背影。
那么,如何做到不取悦别人呢?
作者:冰千里
康德说过:“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一个人必须顺从另一个人的意志。”
但事实却是太多人正在这样做,时间久了几乎被默许,甚至认为这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
一种关系模式的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一方面人们深陷其中苦恼不已,另一方面却又乐此不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取悦别人、讨好别人”是有好处的。
因此,必须要清晰:取悦别人中,你得到了什么?
好处有两个:达到了某种目的。
当下时值中秋,许多人开始走访客户,单位门口、小区门口总停着一些车辆,后备箱摆满了各式月饼和礼品。
一会儿车主便提着几箱满脸堆笑递给另外一个人,快递小哥也忙得不亦乐乎。
我有个朋友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策划,给哪些人送礼,送多少,送什么,每次都详细记录,特别庄重。
人们心知肚明,这全是讨好取悦,道理很简单,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三次大笑一次大哭,从赤壁大败后曹操的反应看乐观者如何应对挫折
作者:方知书影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在长江赤壁大败曹操,这一战也基本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写的曹操在赤壁兵败后曾有过三次仰天大笑和一次仰天大哭。
第一次大笑是曹操兵败逃到乌林之西,看见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却没有伏兵,就坐在他的马上仰天大笑:诸葛亮无智、周瑜少谋,如果是我用兵,一定会在这个地方埋伏下一队人马。结果,一笑未了,就引来了赵云。
第二次大笑是曹操走到葫芦口。这个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士兵们都忙着埋锅烧饭。曹操躺在树林里休息的时候又一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还是不行,如果在这个地方预先埋伏下一支人马,以逸待劳,我们肯定会受重创。话音未落,杀出一支人马,为首的是张飞。
第三次大笑是曹操走到华容道,这个时候曹操随行的人马所剩无几,还大多有伤。曹操第三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到底还是无能之辈,如果在这个地方预先埋伏下一队人马,我们只有束手就擒了。话未说完,关云长就杀出来了。
“2年的舒适圈比不上3年的颠沛流离”聊聊你的人生选择题
作者:百味述洞
之前总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恐慌,而当我慢慢从一个无畏的年纪接近30岁的人生阶段,也开始对时间的逼近感觉焦虑。
后来我想或许不是恐慌时间的流逝,而是恐慌时间的流逝过程中带来的选择。
“怎么人越长大就变得越纠结,在很多事情上做选择变得越困难”。
昨天一个朋友这样问我,我看到整天嬉皮笑脸,没心没肺的他也有阴郁纠结的一面。他一个30岁有房有车,追求放荡不羁的男人今年也开始在纠结结婚的事儿。
还没有结婚的想法但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想找个人结婚却没办法将就一个不喜欢的人,是坚持自己的意愿还是成全爸妈的期待。
真正让你不安的不是平凡,而是他人的评价
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发来的私信,让我心里挺不好受。
他说他年轻时没大本事,干的都是些贩卖廉价劳动力的活,虽然也算勤恳,一分钱掰两瓣儿花,生活依然拮据得很。中间想多赚点儿,学人家做了几次小生意,也都赔了本。
如今上了岁数,儿子马上大学毕业,再往后看两年就要涉及到结婚买房,可想想自己苦熬苦业这么多年,连给孩子付首付的钱都掏不起,作为一个父亲,没能像一些“有钱爹“那样,给儿子留下点啥,感到亏欠了他。
再加上日常听到亲朋好友们,动不动谈及给孩子未来做的种种准备,问到他时自己却只能哑口无言,便更觉得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真不知道日子这么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我之所以对这封来信很有感触,一方面因为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很有共鸣。
正如这位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也没什么钱。但我很爱他,也很尊敬他。
原生家庭的记忆里不该只有伤害——用广角镜头看童年
作者:成长Summer
小时候,我最好的玩伴是院子里的一群鸡。
一个夏日傍晚,我去湖边捉蜻蜓,很快便兴冲冲的跑回来,手上抓了只精神饱满的“老虎头”蜻蜓,我志得意满的看着“战利品”,心想:“我要把它放进蚊帐里捉蚊子!”
我跑进院子,看见大公鸡站在中间,咄咄逼人得看着我,那时候的我比公鸡也高不了多少。
我非常警惕,赶忙把蜻蜓背到身后,面对大公鸡,正色到:“你今天最好老实点,到你的窝里去,我这可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抖擞气焰吓唬它,其实,就是怕它发现我的蜻蜓,这对它来说可是一顿“美餐”。
我故作镇定的往里屋走去,远离了大公鸡威胁,把身后的蜻蜓拿到面前,正待继续欣赏,却见蜻蜓只剩薄薄两片翅膀,回头一瞧,院子里的母鸡正在追逐着、抢蜻蜓吃......
此时,小小年纪的我也体会到什么叫欲哭无泪。我可怜的“老虎头”蜻蜓,还没帮我捉蚊子呢,就“牺牲”了!
对于新冠状病毒肺炎:很不幸,但未必只是一件坏事
作者:木霖大叔
还记得,当年那艘“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吗?
它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邮轮。
不幸的是,在它的第一次载人航行中,便惨遭厄运,与一座冰山相撞,导致船上的2千多名乘客遇难,1500余人丧命,最终沉没海底。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是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令无数人哀痛不已。
但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导致这场重大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不去猜测泰坦尼克号是怎么沉没的,我们来讨论一下灾难发生时的生还人数。
原本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最后只有651人坐上去了,并且最大可以容下65人的救生艇,却只搭乘了10个人。
而最后生还的人数只有710人,大约是实际搭乘人数的的三分之一。
这些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人类对于灾难还是太过于自负了。
疫情过后,我们终会有一场向善、向真、向美的本性回归
作者:亦佳悦读
我们的城市,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日夜奔流,喧闹不息的城市,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迫紧急暂停,放下脚步,陷入宁静。
我们的城市,白天和夜晚一样的安静。这种静谧,静得让人心慌,静得让人心急,静得让人心揪,静得让人心痛,静得甚至让人不禁泪流满面。
我们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邻居,路人,被一个个口罩瞬间拉开了距离,近在咫尺却好似人各天涯。口罩遮住了我们的口鼻,也屏蔽了昔日的欢声笑语。
我们的在一个城市的,不在一个城市的亲人,彼此牵挂着,互相提醒着,居家防护着,关注着疫情。家里的老人、夫妻、孩子,取得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步调一致,早睡早起,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一起饱含热泪,为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为了我们这个团结坚强的民族,为了我们那些勇敢无畏的逆行人,为了我们那些饱受煎熬的武汉同胞。
北大女生自杀事件:分手,是一种能力
作者:喵语声声慢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经常为一件事苦恼,清华和北大,到底该上哪一个呢?等上了高中,才和大家一样,发现自己真的想多了。
清北作为国内TOP2的顶尖高等学府,考上的人都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学神,我们高中每一届也就那么几个人,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能来就是莫大的荣幸,我们会全神贯注的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伴随着各种羡慕和倾慕,想必作为主人公的他们也是各种暗爽吧。
但是前几天一则消息颠覆了我对这些天之骄子的印象,北大女生因情自杀,聊天记录显示男友终日打压歧视甚至要求女生为他自残,导致女生痛苦不堪并最终选择结束了生命。
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具备高于普通大学生太多的心理优势和自尊自爱,才让这起自杀事件显得更加离谱,自己所爱的人的消极影响,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摧毁极优秀的一个人所有的生命力,细思极恐。
别再劝我改变了,内向也挺好的!
作者:樱桃奶冻
小学每学期末收到学生手册上的评价,往往都离不开:“你是个文静的女孩,希望你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你的成绩很好,如果活泼开朗些就好了。”这类句子。
逢年过节走亲戚时,七大姑八大姨会说:“孩子这么内向,长大以后可怎么办?”“太害羞可不是件好事,得学会开口说话啊!”
在高中时曾有个朋友,和她相处时她总是说我太沉默寡言,希望我能多说话。我真的以为内向就是缺点,于是开始拼命找话题和她聊天。可我渐渐感觉这样下去我越来越累,后来我们还是走散了。
就连父母也说:“你应该多说话,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想法。”
一直以来,世界都对内向的人持有偏见,他们认为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这个群体往往会被贴上:“孤僻”“胆小”甚至“自闭”的标签。
“孩子,我为什么放寒假也不让你睡懒觉?”,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焦虑!
作者:冰千里
一大早就看到篇文,题目是《“孩子,我为什么放寒假也不让你睡懒觉?”这位妈妈的信刷爆朋友圈》。
的确刷爆朋友圈,稍后我便在几个群、几个大号相继看到,10万+的阅读量,有位朋友说他们班级群也转了,还让孩子学习这篇文章。
但我并不认同。
之所以刷爆朋友圈,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符合多数父母、老师的主流价值观。
第二,让诸位的掌控与焦虑变得更合理了。
像是说:“你看,我这样逼孩子学习没错吧”。
文中这位妈妈一开始写到:
儿子,昨天是寒假第一天,早上七点我叫你起来晨读。
抑郁症,比你想象的恐怖
作者:精进的医生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得过抑郁症,尤其是思虑较多的艺术家、政治家、哲学家,如我们熟悉的海明威、三毛、川瑞康成、张国荣、崔永元等。因为这种痛苦无法排解,他们往往会想自杀。像著名画家梵高,虽然非常有才华,一幅画在今天能卖八千多万美元,但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到后来实在受不了,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又开枪自杀,死时只有37岁。
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可能也会笑,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非常温和,从来不会去伤害别人,很少去发脾气,谁也不会把他们和抑郁症联系到一起。可是事实上,他们的笑只是为了融入周围,是为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只会伤害自己,把对世界、对他人的不满和恨意转化为向内的自我伤害。他们不想让身边的人也跟着他们一起难过,不想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影响周围人的心情,才不得不对着每一个人都微笑。往往抑郁症患者都很善良,他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受痛,努力笑着,故作坚强,只是为了不给别人造成痛苦。
可是谁也不知道,看起来乐观的他们,其实内心究竟崩溃到了何种地步。他们无法向外界发泄,只有向内自我伤害,他们处于黑暗的世界里而无法自拔,他们拒绝光明世界的阳光。而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这个群体。我们也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你没有办法强行推开那扇心灵之窗。
沉香红:我拼命不只是因为梦想,更为了孩子内心有盏灯塔
作者:沉香红
看过了许多励志书籍,也观察过许多孩子家长,有的人长期活在焦虑与困惑中,被生活打磨的早已没有了梦想,甚至经常左手握着电视遥控器,右手指着身边正在玩手机的孩子,骂孩子不争气,或者不努力。
有的父母回到家里刷着抖音,逼迫孩子快去看书,不要打扰自己、影响自己。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如果我们觉得努力很难,就不要骂孩子很笨。
当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成为榜样时,开始变得勤奋、上进,甚至减少了外出购物和泡吧的时间,更多时买书籍阅读和制定目标坚持写作。
当我拿起书阅读时,孩子主动走过来看书,当我拿起笔写作时,孩子也主动提出写作业。原来榜样的力量如此强大。
《画的力量》用价值上亿的油画,来解析你的内心世界,聆听自我
作者:心理咨询师许烨
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例如:事业、金钱、爱情等,但比起去听大道理,欣赏画作或许会是一种更轻松、有效的方式。通过画的温暖力量,来释放我们内心的压力。
当我们欣赏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时,大脑的补偿系统会表现活跃,并分泌出类似多巴胺的神经传递物质,这是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愉悦和快乐的物质。
也就是说当你找到了一幅适合你的画作,它就能成为你净化心灵的喜悦礼物,能够让你感到开心愉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新装修的房子里,以画作为软装。
新年伊始,如果也为自己挑选一幅喜欢的画作,当礼物送给自己吧。
前半生的“苦”,如何换来后半生的“甜”呢?(心理学剧情版上)
作者:连洛洛
我没有去抱住她,也没有去对她做什么,听着她的抽泣,我似乎回到了曾经熟悉的场景:
那时候的一个小孩,躲在角落里哭泣,就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被爸妈关在了门外,那种无助和恐惧,足够可以杀死一个脆弱孩子的内心。
所以后来这个小孩很怕黑,每一次的黑都让她想逃出来,逃出父母的控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逃得了一时,内化了的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直存在的,不管你的父母是否健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同内在的父母进行和解。
而这个和解,就是得不断地去碰触这份伤痛,无数次伤痕累累,才能拼接成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宝贵体验。
情绪ABC理论:疫情之下,我们更需要这种做自己主人的能力
作者:陈蕙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功成名就,竞选上议员的企业家,“你今天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企业家不做片刻思考后,回答道:”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随后,他解释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是一个赌徒,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母亲喝醉酒以后往往也是情绪控制不好。
记者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继续采访:“我刚好采访过你的孪生弟弟,他和你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但是你的弟弟前不久犯事,正在监狱里呆着。”
说完后,全场的人面面相觑,不禁在思考,为什么这对孪生兄弟出生于相同的家庭,日后却走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这个看似很难解释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理论可以解释,那就是情绪ABC理论。
《影响力》|顺从心理学教你这几招,轻松提升影响力
作者:简玦
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Richard Leakey)说过: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
“由于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有债必还的信誉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们才变成了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互惠原理,用好互惠原理,所向披靡。
互惠原理获取他人顺从,在于它的效力实在是太强了。
1985年的埃塞俄比亚,饿殍遍地,百姓贫困潦倒。连年的干旱和内战彻底摧毁了食物供应,国民因疾病、饥饿而死。
在这样的困境下,要是其他国家向它捐赠救灾款,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可是当时报上有一条简讯,说捐赠的方向,却刚好反了过来。不免让人大为惊奇。
简讯说,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的官员决定向墨西哥捐赠5000美元,帮助当年墨西哥城地震的灾民。
有人刨根问底,终于有了答案:
源于创作,不止遇见。感谢您的阅读!心理专题精选与您每月相遇一次,喜欢就请多多点赞和转发。
订阅简书第三大官方专题,了解投稿具体要求,请直接点击心理。
想在月刊看到自己的文章吗?请关注【心理专题月刊筛选池】以及心理群内消息。
欢迎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交流社区——官方心理交流群,被心理专题收录后,主动勾搭主编连洛洛(微信lianluoluo2009),注明“简书ID-心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