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爱 有边界》阅读摘抄

写在前面:

什么是边界?我特意去网上bai度了一下。

边界感,原意是指心理学术语:自我边界,指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例如,对孩子而言,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衣服、书籍、食物等,这个是物质上的边界。每个人对于自己个人空间的守护,比如身体或者一些私密空间的守护,这是个人空间的边界。网络用语中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比如我自己,孩子调皮了,在我教育她一顿后,我又告诉她:你刚才 这样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所以我才会对你那么凶。

我这里就没有分清楚,孩子错误的行为,我应该引导她明白,她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因为她的行为我有了情绪,还告诉孩子我有这样的情绪都是因为她。

为什么这件事让我如此感慨,因为在本书的的前言部分就有句话:“没关系,这是他的情绪,让他自己处理一下就好了,我们不用为他负责。”(原文)就看了这一句话,我已经开始有种与这本书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我上面说的例子,在我的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难以想象给孩子带来的都是怎样负面的影响。

作者还在前言部分说到:“随着我对界限的了解越多,我就越发现,界限是一切关系的基石。健康的界限不但不会摧毁关系,反而会保护关系,让关系更加健康、亲密和长久地维系下去。”(原文)终于知道婆媳间的千古难题症结出在哪里了。

“中国的家庭是最愿意为彼此付出和牺牲的家庭,中国人是最讲感情的人,大家都为了更美好的关系用尽全力,却常常因为缺乏界限意识功亏一篑。结果是,我们越努力,越容易产生难以弥补的伤害。”(原文)我想,大多数人对这个说法都是认同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关于‘边界’的这个课题。

正文:

本书一共有十章,我相信当你看到本书的目录的时候都会迫不及待的想去读它的内容:

第一章 大多痛苦的关系,都源于没有边界感

第二章 有边界的爱,才有安全感

第三章 这样立界限,关系不受伤

第四章 想明白这几点,提升你的边界感

第五章 关系再好,也要承担后果

第六章 失败的婚姻,很多源于“界限不明”

第七章 和父母“划清界限”,才能真正成人

第八章 培养独立自信的孩子,离不开界限

第九章 守好自己的边界,人生才会开挂

第十章 活出有边界感的人生有多精彩

第一章 大多痛苦的关系,都源于没有边界感

也让我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有边界?

其实我们在生理上就是独立的存在,跟其他人是需要分隔开来的。因此,我们的心理和情绪,也应该是有界限的。(原文)

没有边界会有哪些情况:

“狗血”的关系,怎么就发生在我身上了;

过度依赖,习惯被他人掌控 ;

过度讨好、咬着牙讨好满足别人;

过度分享隐私,其实没有几个好朋友;

失去尊重,成为受害者;

思虑过重,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过度付出,其实感动的是自己;

一次次隐忍却换来了不断背叛

……是不是都很熟悉,也许或多或少自己也占两条?

如果你总在做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或是别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却忽略自己的一些基本需要,那你很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久而久之,这会导致轻微的抑郁和焦虑,让你觉得提不起劲。(原文)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界限建立起来,就说明他的心理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当他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界限时,他的人际关系也会慢慢产生变化。(原文)

第二章 有边界的爱才有安全感?

关系中没有界限,就像房子没有大门

作者把边界比喻成大门:房子如果没有大门会怎样?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从心理上说也是如此,没有界限意味着别人可以随意干涉你的私人空间、打乱你的个人选择。(原文)

界线在哪里,安全感就在哪里

之前看过的的育儿书里也有看到过:我们需要给孩子设立规则,这个规则其实就类似本书中的边界。在规则当中,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反而是没有设立规则的孩子,他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只能不断的去摸索,去尝试,去试探,这样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一旦界限被侵犯,我们大脑里的杏仁核便会立刻拉响警报,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或者心里“堵”得慌。(原文)

我只知道和婆婆之间的相处,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还以为自己太狭隘,容不下老人。原来只是因为她频频的触犯了我的界限而已。

当界限长时间被侵犯,我们在潜意识中便会反感这种关系,甚至想要摆脱这种关系。(原文)真的是这样,我都无数次在想,我的梦想是和婆婆分开住。只是智慧不够,没有学习界线。

一段关系只有有了界限的保护,才是安全的,可以长久维持的。(原文)

如果一个人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别人按照他想要的方式来对待他自己,并拒绝别人用他不喜欢的方式来和自己交往,主动权就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了,他对这段关系也就更加有把握、更加自信。(原文)

健康的界线是怎样的呢?

因为拥有健康界限的人是能够在考虑自己的需要的同时,也考虑他人的需要。(原文)

拥有健康界限的人,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对事情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他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会委曲求全。(原文)

而在一段有着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既不会委曲求全,也不会咄咄逼人。(原文)

我们对不同关系的人,能够敞开的部分应当是不一样的。(原文)这是来自作者的温馨提醒

健康的界线,让我们更安全

首先,在拥有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的身体是安全的。

其次,在拥有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在语言上也是安全的。

再次,在拥有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在精神上也是安全的。

“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不需要为妈妈的愤怒负责。”

再者,在拥有健康界限的关系中,对方会听你说话。

最后,在拥有健康界限的关系中,我们会感到自己被欣赏、有价值,我们的需要也能够被满足。

立界限的确不容易,然而一旦学会,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自由,不被束缚,不被道德绑架,不被情绪勒索,你可以按照本心本性主导属于自己的生活。(原文)所以这个课题我们一定要学,并且操练,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 这样立界限,关系不受伤

想要快速理清界限,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这件事是否关你的事?第二,这件事是否关我的事?

如果这不关你的事,那么就请你走开,这是我的事情。同理,如果一件事不关我的事,我也不会随意干涉。

你要做一个有边界感的人,就要认真思考:别人对你做什么是可以的,做什么是不可以的。

同样,你也要想清楚,我自己做什么是可以的,做什么是不可以的。 例如,我可以对我的孩子生气,但是我不可以说侮辱他的话,也不可以打他,这是你对自己立的界限。

难的并不是立界限,只是你需要做出选择,并承担这个选择的结果。

确立关系中的边界,离不开这些原则

种什么,收什么种:

种什么,收什么”这句话人人皆知,但未必人人都懂。它的意思就是人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对你负责,但是不为你负责”:

健康的关系是“我对你负责”,但这个责任会有一个限度,即“我不会为你负责”。

“我要求你尊重我,我也会尊重你”:

某个人到底是不是有界限,还要看他是不是能够接受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

区分“我伤害你”与“你受伤了”:

“伤害”是一个主动词,我的言语行为伤害了你。“受伤”是一个被动词,因你的言语行为我受伤了。

很多人觉得,如果我有边界感,我就会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因为我们对一个人提出界限时,对方也许会觉得很受伤害。但是,如果我们为着正确的目标、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而对方仍然觉得受到了伤害,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对方的问题。

主动行动,而非归咎于人:

想要在关系中设立界限,我们需要主动行动,而不是等着对方意识到他应该有边界感。不要说“你看,他这个人一点边界感都没有”“你看,他又越界了”,这没有用。不要期待别人会突然有界限的意识,来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三个步骤,学会建立健康的界限:

第一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建立界限的第一步,是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感觉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对他人有哪些需求;等等。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的人才能和外界建立真实的连接,同时不失去自我。

单单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是不够的,你还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立界限就变成了一件很令人害怕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界限是一个选择,如果你不能做选择,那么你肯定不能立好界限。会做选择的意思就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才能根据自己所要的来设立你的界限。

不要用模糊的概念,而是要用更具体的语言来明确说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对方请你帮忙,他却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对你十分不尊重。那么,你要的是什么?也许你要的是帮别人做了事以后,对方能够尊重你。

第二步,确立越界的后果

当你立界限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想要越界。为什么?因为总有些人不喜欢你的界限。你没有界限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很多没有界限的“老好人”会受到大家喜欢?并不是因为大家尊重这样的人,而是因为这样的人对他们来说太“方便”了,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想好了你愿意做到什么程度,将决定你如何告知对方越界的后果。

有界限的人永远都是掌握主动权的。

逐级设定界限的好处是给对方留有改正和进步的余地,让对方在失败的时候,仍然能够被赋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去修正之前的错误。它适用于生活的任何场景。

孩子越有界限意识,就越能够对自己负责,也越能有自控力。

第三步,温柔而坚定地沟通

立界限的目的不是要让关系破裂,而是要让关系更加亲近,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在立界限之前,我们一定要事先跟对方沟通,为什么要跟你立界限。我不是为了要跟你疏远,是为了跟你有更好的关系。

有三种沟通方式:被动型沟通、攻击型沟通、坚定型沟通。哪一种方式更合适呢?

被动型沟通是指,一个人总把他人的感受、需要和想法放在首位,哪怕自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一般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不会为自己站出来说话。

一般来说,这类人说话的声音会非常大,攻击性很强。他不愿意妥协,会经常打断对方的话,或者在你讲话的时候要求你听他说。但是当你要求表达的时候,他却不太在意,不认真听你说。

坚定型沟通,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温柔而坚定地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关注双方的需要,我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我也在乎你的需要。

坚定型沟通的人不会打断别人说话,他会认真倾听,同时他能够为自己发声,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具有自信的语气和身体语言,比如目光会注视着别人。当我们想设立界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以这种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方式与对方沟通。

你要跟他设立界限并不是要拒绝他,而是真心希望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

我们只需要温柔而坚定地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立场,知道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健康。可以很温柔地解释,但是一定要坚定地守住界限,不要退让。

学习在关系中建立界限不是为了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践,所以我鼓励大家不断思考,同时也继续练习。

克服三大障碍,让界限建立更顺利

我们在建立健康界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罪疚感,或者是产生被抛弃感,以及因结果不可控而带来的恐惧感。因此,你需要克服这三个方面的障碍,才能顺利建立健康的界限。

如何处理“罪疚感”“都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人总是可以用罪疚感来操控你,其实这对他不健康,对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有错误的罪疚感。

处理错误罪疚感的第一步是需要分辨。

处理错误罪疚感的第二步是要挑战惯性思维。惯性思维——我们总是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总觉得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事实上,我们需要挑战这种惯性思维,告诉自己这和我没有关系,不是我的错。

处理错误罪疚感的第三步是“认知过滤”。

当我们有罪疚感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几个问题来过滤一下,看看哪些信息是不真实的、不对的,甚至是有毒的,而哪一些信息是真实的、正确的、有益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进行认知过滤。第一个问题是:他说的是事实吗?第二个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说?第三个问题是:他希望我听了以后有什么反应?

如何克服“被抛弃感”“我感到自己被抛弃了……”

如果对方让你感到被抛弃了,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处理过界限问题,没有经验。

首先,立界限之前一定要事先跟对方沟通。我们要在立界限前先把我们立界限的动机说出来,避免对方误解。

其次,如果对方主动远离时,你要主动联系。要主动联系他们,让他们知道你并不是要跟他们分开,而是想要让彼此关系更好。尽量在其他方面与他们正常相处。

最后,我们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团体获得支持。

如何克服“恐惧感”“他会不会伤害我?”

请记得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原则:立界限本身是一个选择。你是选择立界限并为此付出代价,还是不立界限忍受痛苦?很多人觉得立界限太可怕,但是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不立界限也很可怕,只不过我们习惯了那种可怕,不觉得它可怕而已。立界限是另一种更为陌生的害怕,所以让人退缩、想放弃。

我们要努力操练自己做对的事情。设立界限能帮助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好自我保护的“栏杆”,并告诉他人如何对你。完成了这一步,将来你在工作、生活上就会很轻松,省去很多麻烦,不必担心有人随时闯进你的“房子”。

立界限属于一劳永逸的工作,是你应该付代价去做的对的事情。

第四章 想明白这几点,提升你的边界感

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健康的界限,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这一章我们就重点讲讲在建立界限的时候,大家普遍存在的错觉和迷思,以及如何破除它们以提升我们的边界感。

怎么区分“缺乏界限”和“越界”?

到底哪些行为属于越界行为,哪些行为不属于越界行为?其实很简单,问一个问题就能搞清楚对方的行为有没有越界。这个问题就是:关你什么事?不是要你去怼别人,而是真的问这个问题,这事儿和对方有关吗?如果和对方没有关系,那么对方就越界了。

建立界限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亲人朋友都远远地隔离在外,让人不敢接近你,而是要通过拒绝有意或无意的越界,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健康。

彼此相爱的人,需要界限吗?

真正的爱是有界限的。所以,有时候最极致的爱就是对孩子说“不”。

爱,一定是有界限的。请牢记:没有界限的爱是溺爱,也是不健康的爱。只有有界限的爱,才是能够造就人、塑造人的健康的爱。

如何破除“立界限”的五个迷思?

立界限会让两个人变生疏吗?

很多人担心,立界限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生疏。真的是这样吗?事实恰恰相反,立界限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

那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立界限会让彼此更生疏呢?这是因为,刚开始立界限的时候,会打破现有的关系状态,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所以会让对方感觉被冒犯到了,从而引发一些争执。但是请相信我,这只不过是一开始不习惯罢了,过一段时间之后,等你们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健康的关系,你们就会享受到这段关系带来的更多甜蜜。

立界限就等于自私吗?

这种观点,其实是把自私和自我照顾混淆了。

什么是自私?我要求你做我想做的事情。什么是自我照顾?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需要的事情。

自我照顾不会伤害别人,而自私会。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先照顾好自己,再去照顾别人。而不是反过来。设立界限,不等于自私,而是让我们先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再去帮助别人系好安全带。

立界限会伤害到别人吗?

很多人觉得设立界限会伤害到别人,这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正确地设立界限,以为要设立界限就得很严肃,表现得很生气。如果你还不太会设立界限,那么,你一般会在自己很生气的时候提出一个要求,以此来作为界限。

其实,立界限绝对不是提要求,立界限也不是要凶别人、伤害别人。一个理想界限的设立是温柔而坚定的。所以,千万不要误解。

立界限会花很多时间吗?

因为一段没有界限的关系,会让你为很多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负责,因此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精力和情绪;反过来,设立界限看似花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过后它会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

立界限会引发更多伤害吗?

所有用正确的方法跟对方立界线的——请注意,是用“正确的方法”设立界限——最后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如果对方不配合怎么办?

有些人认为立界限是与对方有关的一件事情,如果对方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接受我们立的界限,那么我们就无法和对方立界限。我想告诉你,立界限其实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其实,立界限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立界限时,你要告诉对方,你需要他怎么做。然后你也要告诉对方,如果他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如何克服记忆模式带来的恐惧?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就要从小尊重孩子的界限意识,帮助他立界限,而不要仗着自己是成年人,毫无顾忌地冲破孩子的界限。

如果父母从小就给孩子建立一个好的记忆模式,让他知道他可以立界限,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比如,你的孩子不想让你亲他、摸他时,你要立刻停止,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尊重他。因为这是他的界限,我们要尽量保护他的界限。

但如果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尊重,并且要有意识地建立孩子的界限感。因为他可能不会记得当时具体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个记忆、这个感觉会形成模式,一直跟随他。

如何战胜之前软弱无助的记忆模式所带来的恐惧呢?首先,你要告诉自己:“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孩子了。其次,我们要做事实验证。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经常练习。

万一不被别人喜欢怎么办?

因为我们没有界限而带来的爱,不是我们想要的爱。

第五章 关系再好,也要承担后果

在设立界限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设立后果。如果没有给到后果,就好像什么呢?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讲过的房子的例子。本来这个房子没有大门,现在你给它设立了界限,它有大门了。但是,如果只有界限却不给后果,就好像房子的大门没有锁一样。你把大门关上了,但人家还是可以随随便便推门进来。这就是很多人说“我立界限了,但是他不肯听”的原因。

后果不是被动承受的,而是主动选择的

后果是一个人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在立界限后产生罪恶感,觉得是自己伤害了对方。因为你已经告诉对方后果了,这是他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在立界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跟对方沟通,要告诉他原因和后果。如果我们不事先告知他后果,当他越界以后,我们突然让他承担后果,这就变成了我们是带着恶意故意惩罚他。

但如果我们事先告诉了对方,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仍然选择这样做,那他就要自己承担后果,跟我们没有关系了。

把惩罚当成后果,关系很难长久

惩罚是一种在对方身上发泄愤怒的行为。而后果是一个正面行为或者负面行为的结果,它会帮助对方了解做对的事情和不对的事情分别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不选择惩罚呢?首先,惩罚虽然有效,但是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如果用在孩子身上,会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痛苦。其次,当我们想要惩罚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越界了。为什么?因为当我们想要惩罚对方时,是想要对方感受到痛苦。这是我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来控制对方的感受以及他接下来的行为。

当我们把惩罚和后果混淆在一起,认为惩罚就是后果的时候,就很难维系一段关系。

只设界限不给后果,毫无意义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立界限,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试着去立界限,但对方根本不理你,照样做他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只提出了要求,没有给出后果。

我们要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立界限。

不要因为害怕给孩子设立后果而让孩子总能用极端方式威胁家长。

你以为给的是“后果”,其实是“奖励”

不用孩子喜欢做的事当作后果让孩子承担。

你给出一个后果,是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但你一怒之下就说了,当对方发现你无法执行你自己给出的后果时,他就知道你的界限不堪一击。

如何设立有效的后果?

如何设立有效的后果?想要设立一个有效的后果,需要遵循四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后果一定得是可以实施的。

第二个前提:后果一定是对方可以承受的。

第三个前提:后果一旦设立,就一定要执行。

第四个前提:后果需要事先说明,如果你没有事先说明,事后就不应该按照你心里想的后果去实施。

有了这四个前提,我们还需要按照既定的步骤来设立后果。如果没有这些步骤,我们所给出的后果会让人不服气。

第一步,我们需要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二步,我们要提出要求。我们不但要告知对方他不能怎样,也要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怎么做,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步,给予相关联的后果。上面的例子里,其实我已经习惯性地带上了一个后果。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后果一定要和这件事本身相关联。

最后,后果分成两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景给出相应的选择。

第一种叫自然后果。什么是自然后果?自然后果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自然会产生的结果。自然后果不是我们不做任何事情就自然会发生的,有时候会需要我们有所作为。

第二种叫创造的后果。跟自然后果相对的一种后果,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后果。当我们给出后果时,除了自然后果外,我们还可以创造后果。

亲子教养中,很多父母都会有种无力感。亲子教养中,很多父母都会有种无力感。

第一,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粗暴对待,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父母拿他没办法。

第二,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训练他们,那时孩子还没有那么叛逆,但错过训练的机会,最后吃亏的还是家长。

第三,家长在亲子教养方面不愿意花时间学习。

所以,父母如果觉得对孩子无计可施,其实也体现了“种什么,收什么”这条原则。

只要从小教养好孩子,我们就发现孩子越带越顺。你花的所有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不会白费,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总会结出果实。现在虽然辛苦一点,但等孩子长大以后,你会庆幸还好自己当时花时间陪孩子、教养好了孩子。

记得要给予补偿的机会,关系才会更好

我们建立界限是为了建立更好的关系,而不是为了破坏关系。所以,设立后果的目的不是报复对方或者让关系变糟糕,而是保护我们的关系。我们希望对方知道,如果他做某事,就要承担某种后果。为了避免关系破裂,我们要一起来保护,而他也要尽自己的责任。

给补偿机会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打破自己的界限。界限还是要坚持的。

第六章 失败的婚姻,很多源于“界限不明”

事实上,越相爱越要有界限,越有界限就越能保护我们的婚姻,让我们可以在一个安全的婚姻里更好地相爱。

婚姻有界限,关系更稳定

很多人会问:婚姻也要有界限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界限提醒我们在婚姻里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彼此相爱,有自由去追逐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而不是被婚姻捆绑。

婚姻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答案也是肯定的。但这需要本人愿意接受限制,而不是对方强迫。被强迫的限制和控制,都只会让人心生怨恨。

其次,婚姻中的双方都需要界限来保护自己。界限可以帮助婚姻中的两个人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最后,婚姻中之所以要有界限是因为夫妻双方都要在婚姻中负责任。

界限可以让彼此分清楚,到底什么是我的责任,什么不是我的责任,否则角色就会混乱。

婚姻中缺乏界限的几种情况

婚姻中缺乏界限,往往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情况一:邓先生和他的红颜知己搞暧昧。

情况二:王律师总爱批评他的太太。

情况三:购物狂张太太总是疯狂买买买。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在婚姻里没有界限的典型表现。

情况一:前面我们讲过,怎样给对方立界限?首先,我要提出我的要求;其次,我还要告诉对方,如果对方做不到,那后果是什么。这才叫立界限。

情况二:可能是因为王太太从来没有告诉过丈夫:你不可以这样做,我不允许你这样对我说话,你需要尊重我。

情况三:他看到张太太每天那么辛苦带孩子,把孩子带得那么好,他也没有时间陪张太太,那她要花一点钱就花吧。他就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而他的太太就继续不停地花钱,他们家里很多大的计划就只能因为存不下钱而搁置,时间长了,张先生难免对张太太有怨恨。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高质量的婚姻关系,就需要学会立界限。

有界限的婚姻,彼此支持又独立

失败的婚姻中,往往存在两种不健康的类型:第一种叫作失去自我型。第二种叫作太过独立型。

在有界限的婚姻中,一个人会跟他的配偶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此外,两个人在情感上是彼此联结的。两人既有重合的地方,同时又平等地保持了自己的那一部分独立。

在有界限的婚姻中,即便双方意见不同,两个人仍然愿意主动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哪怕我不认同你,但是我愿意听你讲。同时,双方都认可的原则是: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没关系,你不是一定得同意。同时,在有界限的婚姻中,两人会在精神上彼此支持——你支持我,我也在你需要的时候支持你。

如何为婚姻立界限?

首先,在婚姻中要有角色的界限。每个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按照我们的特长来分配角色,而不是说男人就要做这个,女人就得干那个。

其次,在婚姻中要有隐私的界限。

再次,在婚姻中还需要时间的界限。

磨合不是磨到最后放任自流,而是从一开始你有你的习惯、我有我的习惯,可是渐渐我们要一起把它们变成两个人共同的习惯,把我们各自的文化变成属于我们双方的第三种文化。

最后,在婚姻中需要有情绪的界限。

情绪上的界限很重要。我们设立情绪界限,是想告诉对方:我希望你怎么对待我。要设立情绪界限,我们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敏感点。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敏感点,而且要事先告知对方。

婚姻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真的被低估了,甚至被忽视了。我们低估了婚姻对我们情绪的影响,也严重低估了婚姻对孩子的影响。

第七章 和父母“划清界限”,才能真正成人

有时我们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经常批评我们,做一些让我们觉得被冒犯的事情,可我们就是没有勇气和他们立界限。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原生家庭往往没有健康的界限,所以我们对界限的第一认知是非常混乱的。

原生家庭的三种类型

原生家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混乱型、疏远型和清晰型。

混乱型原生家庭: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要为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每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也被其他家庭成员所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很难管理个人情绪。因为某个家庭成员做任何一件事,其他人都可以干预。

疏远型原生家庭:疏远型原生家庭 这种类型的家庭也很常见。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家里也不鼓励大家抒发情感或是进行精神交流,沟通时只讲事情或讨论问题本身。

清晰型原生家庭:这种家庭是有健康界限的家庭,也是最值得推崇的家庭类型。这种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既彼此关心,又尊重彼此的界限。每个家庭成员都知道,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为什么跟父母立界限那么难?

首先,我们已经形成了缺乏界限的“内在声音”。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缺乏界限,我们从小经常听见一些越界的话,就会形成缺乏界限的内在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负罪感。

其次,传统观念会阻碍我们与父母立界限。在传统观念上,我们认为和父母立界限就是不孝,父母是长辈,我们怎么可以为难父母呢?其实这些传统的观念不完全正确。和父母立界限并不代表不孝。

我们寻找原生家庭的问题,并不是要定罪我们的父母,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我今天会有这些焦虑的情绪,会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哪一件事,让我有了这样一个倾向,我们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跟父母立界限也是一样,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控诉他们,要和他们断绝关系。每次立界限都是为了梳理应该梳理的关系,包括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当然也包括与父母的关系。

不要觉得立界限是要求我们的父母改变什么,其实他们可以选择不改变,我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只不过,我们也会给出相应的后果,因为我们不想被更多地伤害了。所以,我们并没有为难父母。

父母因为常说某些话伤害儿女,儿女很难受,但儿女既不能也不敢跟父母立界限,只好选择隐忍,忍到最后在某天突然爆发,用一种极其激烈的方式进行沟通,甚至大吵一架,两败俱伤;或者是,儿女用更隐蔽的方式发泄不满,比如,既然父母连怎么教孩子也要管,那干脆就让父母来教,反正最后累的是父母,自己乐得清闲。不跟父母立界限,一般会导致上述两种情况发生,事实上这对父母来说是更难受的。

再次,童年记忆让我们很难与父母立界限。

长大之后我们就会害怕立界限,更害怕与父母立界限,为什么?因为每当我们想要立界限的时候,记忆就会提醒我们:你以前立界限的时候受伤了,所以你不会成功,之后你会被伤害得更深。

家庭暴力也是一样。你第一次反抗的记忆会控制你,告诉你:如果反抗,你会被打得更惨。所以逐渐地,我们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童年记忆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是一样的。我们已经“习得”了一件事:在面对我们父母的时候,我们是无力反抗的。

再者,阻碍我们与父母立界限的是,我们知道什么是错的,可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很多人不喜欢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但也没仔细想过应该怎么做才好,所以,当他们自己做父母时,他们会说“我绝对不要像我爸妈那样做父母”,但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父母。

最后,担心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也会阻拦我们与父母立界限。

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勉强维系,他们不想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维护和父母的关系上,所以努力做到维持平静就好。如果现在让他们跟父母立界限,他们就会害怕好不容易维持的平静关系再起波澜。

如果我们一直让自己沉浸在表面平静的假象中,就没有办法来面对真相、拆掉错误的东西的。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重新建立一段我们真正想要的、健康的感情和关系。但如果我们选择建立界限,表面和谐的假象会被撕破,真正健康的关系就逐渐建立了。

如何与父母立界限?

第一,要梳理界限。

简单说,梳理界限是指我们先要搞清楚我们的父母在哪些地方越界,这样我们就知道在哪些地方重新建立界限。

在语言上,父母很容易越界。

两口子吵架,父母就总是想说两句,这也是越界。

在育儿方面,有许多父母会越界来教自己的儿女怎样带孙子孙女。

立界限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要以为可以坐享其成。

如果你选择要一个健康的家庭,那么你一定要在家里立好界限,且要付出代价,你自己可能会很辛苦。

在经济方面,我们容易允许父母越界。

经济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

我和我先生在经济和育儿方面达成的一致是:我们的经济能够承担多少,就做多少事情,不向父母伸手;孩子我们自己带,不要父母帮忙。

相比因为没有界限而带来的纠纷和痛苦,自己带孩子的辛苦完全是值得的。

第二,要梳理我们的原生家庭。

问题1:我们家最大的界限问题是什么?

问题2:有多少人参与到这个界限问题中来了?

问题3: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第三,挑战内在声音。

那些让你觉得自己非常有罪疚感的声音,会让你无法迈出与父母立界限的第一步。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事实检验。

第二个办法:寻找界限的榜样。

第三个办法:建立起安全的团体。

在设立界限的时候,有可能你会很痛苦,有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退到安全的团体里去疗伤。比如,你今天立界限失败了,很沮丧,这时候你可以回到这个安全团体里,让大家来帮助你、安慰你、鼓励你、支持你。

一定要鼓起勇气去练习。越练习就越勇敢,你就越容易轻轻松松地立界限。

第八章 培养独立自信的孩子,离不开界限

有边界感的孩子,更自信更有力量

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立界限?

第一,缺乏界限往往会扭曲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和自恋是有很大区别的。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而自恋是自己爱恋自己,是自视过高的表现。没有界限往往会在孩子生命中撒下自恋的种子。

如果一个孩子认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为了满足他的需要而存在,那么他就不太会去尊重别人,也不会替别人考虑,会非常自我,一切以自己的喜恶为标准,遇到不顺心的事只会指责身边的人,而不会去反省自己。

第二,跟孩子立好界限,会减少吵架的次数。

设立界限并不代表我们能够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知道界限是什么,并且时常被提醒界限在哪里,那么在他们尝试要越界的时候,至少会减少你处理问题的时间。

界限中是包含后果的,一旦你确定了规则和不遵守这些规则的后果,那么孩子就会学着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你的期望。

有界限感的孩子,可以管理、控制自己的行为,别人也很难越界来侵犯他们,他们的心理状态就会越来越健康,不但在行为上,在思想上、自我认知上等都会很好。我们花很多年的时间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把这个能力传递给他们,培养一个健康、懂礼节、自律的孩子,这是一个奇妙而美好的过程。

为什么跟孩子立界限那么难?

第一个难点是,父母出于自然情感,会很纠结,无法决断。

第二个难点是,父母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谓的听话、守规矩等行为端正的表现,都是立界限的结果,绝对不可以成为我们立界限的目的。我们要明确为孩子立界限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为孩子立界限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清楚我们立界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品格,而不是控制他们的行为。一旦我们想要控制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和你之间产生了一种博弈的关系。

如果有人来抓你,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往后闪躲;如果有人把你向外推,你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用力顶住。同理,当我们感觉到自己被人控制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对抗。

他能对“控制”和“建立”进行区别。控制是:我要抓住你,让你听我的!而建立是:我不会抓住你,我会帮助你、支持你。当孩子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他一定会非常愿意合作。

第二,我们要明白,立界限是为了让孩子更加自信有力量,而不是通过控制孩子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力。

当我们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立界限的时候,孩子是不会反抗的。他可能会不高兴,但这种不高兴有点类似于,你到健身房里去练肌肉,你的肌肉会酸,但是它在变得更强壮,同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尽早跟孩子立界限,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非常自信而且有力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界限感的人,界限给他带来安全感,让他的自我认知更加健康。

就好像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规律作息来确保他们的健康一样,他们也需要一些规则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如何为0~4岁的孩子立界限?

对于0~4岁的孩子来说,设立界限主要在于强调他的行为。

其次,我们要强调的是后果。后果一定是要可量化、可感知的。 一旦孩子习惯了这个界限以后,他就能很自主地去做了。

再次,我们要确认孩子是否听明白了我们的话。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思路和他的表现,也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立界限。我们需要记住0~4岁的孩子在理解力上还比较弱。

如何为5~8岁的孩子立界限?

首先,在孩子5~8岁这个阶段,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理解界限。

其次,分三个层次让孩子理解界限。

第一个层次,要让他看见界限。

第二个层次,告诉孩子,在这个界限当中我们看重的是什么。

第三个层次,我们可以强调行为背后那些我们看重的品质。跟孩子说明了界限,也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以及我们所看重的是什么之后,我们还要告诉他,哪一些行为是符合我们期待的,因为这些行为说明孩子具有哪一种品质。

如何为9~13岁的孩子立界限?

在孩子9~13岁这个阶段,我们要给他力量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跟我们博弈了。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通过给孩子改正的机会来赋予孩子力量,让孩子知道他做错了事是可以弥补的。

而且,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专注于奖励而不是惩罚。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我们要向他们解释立界限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什么样的目的立界限。

如何为14~18岁的孩子立界限?

在孩子14~18岁这个阶段,家长需要从大局出发,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孩子有这些所谓的叛逆行为,并不是因为他原本想叛逆,而是因为他想通过挑战权威来获得力量,来弄清楚他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地位如何,他究竟有多少力量。

比较明智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赋能。

他自己掌控,他需要为结果负责;如果不能达到我们共同设定的结果,那父母就要重新调整界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挑战我们的底线。这个时候,父母意见统一很重要。父母要合作,像一张网一样,牢牢地支撑着孩子。所以夫妻双方要通过设立坚定而持续性的界限,为孩子提供安全感。

孩子14~18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个误解,以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想听我们的告诫,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

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的教导。孩子自己并不知道这点,他在潜意识层面会很讨厌我们管他,家长也会因为孩子外在的表现而以为孩子不想要我们管。但是,如果我们真不管他了,他会很害怕。

其实,当孩子发现他努力想要推倒我们的界限却推不倒的时候,他的内心会有安全感,因为他感知父母有非常强的能力来保护他。

如何应对孩子的挑战?

如果孩子不接受我们的界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他们不接受界限,我们只需要坚定而持续地用健康的方式去守住界限就好。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可能会不接受父母立的界限,这种情况很常见。此时,我们需要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还不习惯父母立的界限。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不理解立界限的原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立界限不是要找他的麻烦,也不是要控制他的行为,为难他,让他不快乐。而是要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建立好的品格和习惯,这些会对他终身有益。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会有第三种情况可能让他不接受我们的界限,那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很疏远。被爱,我们就很难跟他立界限。同样,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界限,他其实也很难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爱与父母有没有给他足够的爱是两回事。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爱,我们是没有办法和他立界限的,就好像对着空气打拳。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爱呢?

首先,要对孩子使用正确的“爱的语言”。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爱的语言”。

其次,除了使用“爱的语言”,我们还要让界限和爱结合,让他在感受到界限的同时,也感受到爱。怎么做?在界限的后果上,我们要给他更多的恩典和弥补的机会。

孩子不接受界限的最后一种情况是孩子根本不尊重父母。

一是父母自己没有界限,经常越界。夫妻双方彼此越界,对孩子也经常越界,导致家庭关系一片混乱,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尊重父母。

二是父母经常知错不认错。如果父母拉不下脸来认错,认为一旦认错就失去尊严,孩子也会习得这一点。他明明越界了,却不愿意承认,因为他觉得承认自己做错了是天大的事情,他没有从家长身上学会知错认错。

无论你是父亲还是母亲,如果你错了,请你向孩子认错道歉,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父母向孩子认错道歉,就像孩子向父母认错道歉一样,都不丢人。承认错误会给孩子很大的安慰。

第九章 守好自己的边界,人生才会开挂

为自己立界限,要遵循这些原则

完美主义者是没有界限意识的,他往往追求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他要完美,然后就会发现永远不够完美。

其实,我们在自己身上练习是最方便的,因为在别人身上我们还需要等他人越界的机会,但是就我们自己而言,任何时候都可以练习。所以,我们要敏锐于自己的行为,并建立起很强的界限意识。这样,当别人开始侵犯我们的界限时,我们就能很快识别出来。

首先,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情绪习惯等方面,都要为自己立界限。

自律和立界限不同,自律是有目的性的,而立界限是出于自爱自重。

自律是对外的,有一个外界的目标。而为自己立界限是对内的,不带有目标性。它源于自爱、自尊,基于这样的原因而自然产生的。因为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要为自己立界限;而不是说我要减肥成功,或者我要证明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我才觉得我有价值。

其次,给自己立界限意味着不关我的事情我不管。

最后,我们对别人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

你总是希望你的父母承认他们曾经对你的伤害,给你道歉,可是你心里也清楚他们永远不会,所以你要克制自己,不要不停地去和他们纠缠,而要更多地专注于解决自己过去的创伤这件事上。

一旦有了界限,一个人就有了衡量自己的稳定标准。

我们需要设定好的界限,来帮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并能阻止我们去做明明做不到的事情。总之,界限可以帮助我们用一个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手把手教你为自己立界限

第一,必须认识到生活当中哪些地方需要界限。

因为每个人需要的界限都不一样,所以要先找出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界限。我建议你用一张纸把它写下来,并分成不同的大类。

问问自己:经济上我需不需要界限?

关系上,我和谁的关系需要界限?把这些人的名字一个个写下来。

在电子产品的运用上,很多人都需要界限。

给自己的情绪立界限。

第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界限点。

界限点就是那些你接受不了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点,这个界限点你可以称为“爆点”,是一些会让你非常不舒服的地方。找到这些界限点以后我们就知道,从一开始和他人接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对方立界限。。同时,针对这些界限点,我们也要给自己立界限。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的某些行为,可是我们自己又去做。

第三,在为自己立界限的时候,我们要感知自己的情绪。

第四,我们要循序渐进地给自己立界限。

立界限的时候,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自己立界限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要一次性地给自己立太多的界限。立界限本身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你一次立太多,反而会有反作用。我们可以把需要立界限的某些方面具体写出来,从中选出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排出优先次序。

第五,我们给自己立的界限一定要容易实现。


既然立了这样的界限,你就要学习控制自己。

第六,我们在建立界限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阻拦,遇到阻拦的时候,我们要寻求帮助。

第七,要优先照顾自己。

尤其是妈妈们,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与空间,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以及各个方面的需要,因为妈妈们真的是很辛苦。

最后,我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过后,不但会给别人立界限,也会给康的界限模式都带到你的家庭中。

训练自己立界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跟别人立界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各种人际关系的健康,付出时间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十章 活出有边界感的人生有多精彩

小岩:把孩子的选择权交还给他

Jade:我其实并不知道我没有界限

莲:我爱别人到什么程度,应该由我来决定

我爱别人到什么程度,应该由我来决定,我就是那个标准。当我可以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去做的时候,我可以做。但是当我心里不舒服、不情愿时,我可以非常坦荡地拒绝别人。我要先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再去照顾别人。我只有能很好地爱自己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在学习界限课之前,我认为我跟丈夫是一体的,不用分你我。我会尽我的全力去爱他。但是当我过分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时,我对他的爱就减少了,更多的是埋怨,甚至是恨。解决之道是先爱自己、再去爱对方。

学习界限课成了我婚姻的一个分水岭。不仅如此,它还帮我理清了我与所有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理清了我与自己的关系。

Grace:人际关系更有“分寸”带来的好处

米粒饭团:生活竟然可以如此自由

有一个人,同时具备以下标签:社交恐惧、完美主义、讨好型人格、不会拒绝、容易自责、优柔寡断、无意识越界别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当我装上“界限”这扇门后,当这些标签想介入我的生活时,我学会亲自关门并对它们说“No”!

当社交恐惧来敲门:

建立了界限之后,我有了更多安全感,可以选择同频喜爱的关系,拒绝不健康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克服了社交恐惧。

当完美主义来敲门:

学了界限课后才明白,我已经对自己越界!从此,我会给自己定合理的目标,当达到目标时,就为自己庆祝,欣赏和赞美自己。这让我常常看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我对自己也越来越认可和有信心了。

当讨好型人格来敲门:

当我允许自己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时,更多发自内心的爱自然流淌了出来。在发自内心的好行为出来之前,要给足自己“说不”的自由和力量,不然好行为的背后会积攒压抑与痛苦,而不是自由和甘甜。

当自责的声音来敲门:

当我达不到父母对我的期许而感到自责时,我会对自己大声说:我的人生我做主,满足别人的幸福和期望不是我的责任!

当否定的声音来敲门:

学习界限不是让我们一意孤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而是当我们不需要别人给意见时,我们有自由过滤和谢绝别人的意见,从而避免精神内耗,实现独立自主。

当我自己越界别人的门:

我原来的生活像八宝粥一样,在时间文火的慢炖下越熬越黏糊,而界限课帮助我理清我拥有的食材,我可以用新的烹饪方法,为自己烹饪一道符合自己口味的健康美食。

作者后记:我盼望这本书,不仅能为你的生活立界限,而且能为你的人生赋能,最终使你的每一段关系都健康而甜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