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皮克·耶尔在《安静的力量》一书中曾写下这样一段对摄影的文字:
每当我拿出相机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内心的宁静,也就是我每天都向往的内心深处的宁静。
我简直是沉迷在那样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世界,就像是我丢失了自己却全然未觉一般。
当我安静地坐下来,透过取景框望出去,我的五观变得更加敏锐了。
地面的味道让我感觉自己与大地联系在一起,海面的波涛声以及风吹草地的声音,还有那旷野中一只羊的叫声,都让我充满活力,而看到那么一大片视野更是让我感到身体在扩展。
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感觉,它本质上就是追求身心的宁静。
我的照片都来自情感的迸发。我不是要捕捉最好的图景,而是捕捉某一刻我看着眼前这一切时的那种感觉。
作者曾是一名旅行作家,到过世界上无数地方,但最后他发现最是她着迷的地方却是“止境”,来自内在安静的旅程。
到达心中的止境,经验一种安静的力量,让人找到在此时此时的生活,而不是在四处的谋生。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曾说:“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是的,我们所有的困扰,都是因为我们无法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
你是否总是无法容忍当与友人交谈空气突然凝固,总想做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你是否总是无法安静地与自己呆在一起一两个片刻,总想拿起手机检阅资讯?
止境属于那些会与自己独处的人,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吃饭、看书、写字、喝茶、散步、晒太阳,专注在每一刻的平和之中,在冥想般的生活中诞生心流的滋养,忘我地沉浸在静谧的“此时此刻”。
“通往止境,是你认识世间万物的壮游,冥想是与世间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
安静下来,内在的气息就会自动升腾,灵魂开始展现它平和安定的本质,它会升起对万事万物存有的允纳与理解,升起对冲突暴力的慈悲和消融,升起对内在直觉的信任,放下评判,以无为的全然信任和耐心,存在于此。
前往止境,不是漠视世界,而是从中抽离,这样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对世界爱得更深。臣服已然存在的存在,为万有和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消除所有的内耗、对抗、拉扯,以清明的意识去支持到宇宙万物的生长。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在世界科技的诞生地硅谷,每周都会有互联网安息日,人们会关掉大部分电子设备,回到自然中,回到可爱的人们身边,回到自己的内在,重新获得人生的方向感和平衡感。
有伟大号召力的甘地,在越忙碌的时候,越会增加冥想的时间,让自己在安定中清晰看见纷乱世界的运行秩序,有意识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创造人类科技生活新纪元的乔布斯,每到关键的选择时刻,都会回到自己只有一个打坐垫、一盏落地灯的办公室中,安静禅定,让思绪沉落在平静的心田,然后才会重新面对不同的商务方案,做出最佳抉择。
前往止境,可以将忙碌的大脑从琐碎的惯性作为中解放出来,在片刻的空挡中放松下来,感受本自具足的安详,全然活在当下的合一品质。
作者说:“我们应当把止境当作生命当中的某个地方,不论是每天早上花三十分钟跑步、钓鱼,或者是安静地坐着(其实这只占据了我们每天拥有的时间的3%)。要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
时代给予的焦虑已然是现金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世界这尊巨大的滚滚车轮中,我们每个人更像是深陷其中的一个环节, 不自觉地裹挟在其中被运作,时刻觉知被时间的奴役,拿回人生的自主权才是应该做的事情。简化生命,提炼精髓。
生物学博士马蒂厄曾出版过一本摄影集,看来像是一本终极旅行指南。其中充满了对艺术的静态鉴赏力,和明辨的逻辑思维。
他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尼泊尔一座高山的小屋里修习。
每个星期,他都会走出那间小屋一两次,把他看到的屋子前的景象拍下来。这些景象大同小异,但会因为云彩或雨水或时节,而发生变化,更会因为拍照人的心情起伏而变化。
这些作品堪称“止境剪影”(Portraits of Nowhere)。从他的照片里,你可以看到印度和秘鲁,看到充满阳光的峡谷以及暴雨压境时的昏暗天空,似乎世界上大部分的景象都在他的屋前停留过。这本书名叫“静止的旅行”(Motionless Journey)的摄影集,你可以把它看作关于世间万物变化以及不变的一次探究——为何即使你身处同一个地方,依然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但这本书最为震慑人心的地方在于,它描绘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图景。你会看到当你走入止境时,你的内心以及你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景象、新的美景;而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远离颠倒梦想,就是远离不属于真实的梦幻生活,与内心安定的强大力量同在,以静制动,减少躁动带来的内耗,减少分心带来的漫活,减少空虚带来的惯性沉迷,真正的力量不在远方,仅在止境。
公众号:文案创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