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作是一种工作
写作是一种工作,合理地安排这项工作,有益于头脑和身体健康。因为当我们写作时,要清空大脑,然后才可能接纳新的想法。有时这些想法被乱七八糟的思绪和情感所掩埋,这时需要一个勤劳的清洁工,把头脑打扫干净,精华自现;有时我们需要接受未知世界、未知事物和新鲜的事物,这时我们的头脑需要进行甄别、选择和打开的工作。对我而言,有时这个过程很难,但值得一试。
获取见识和知识仅仅是开始,写作需要素材,有时是宏大叙事,有时是细节彰微,支配这些素材的是写作者的观念、情感和立场。
表面上看,写作是架构文字,建筑是架构材料。这实际上是考量作者的技巧性运用和架构方式的准确度。技巧需要严格的训练,如同钢琴家训练自己的手指和耳朵。即使很难,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我们相对从前的自己,总会有进步。要有合适、经济、合理的方法,否则会走弯路。
但平心而论,我不认为某人一下子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方法,这需要试错,渐进、改良和顿悟,有时是一位师长,有时需要一句鼓励,都是走这条路所不可或缺的,关键是自己不放弃。
技巧性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任何事物的学习一样,我们需要游历和见识。带着一些问题去看建筑,体味环境,赞叹自然,歌颂上帝,这些对我们的学习会有极大促进。古往今来的建筑师,无论伟大或者平凡,都能够在游历中获得精神的震撼和细节上的启发。
我喜欢的建筑师或者文学家,应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换言之,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应时代的浪潮,或者回避,回避也是一种回应,偏内省观想,带着禅意。当然有的时候,这些见解可能不适合我,但是我能够理解并接近,仿佛和不同时空的智者对话,藉着他们的作品和触碰思维,有所共鸣。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变为极其深刻的批判,此时形成的观点与大众审美和主流论调可能已经发生了脱离,大师走下神坛,还原本来的面孔。
02 建筑是奢侈品
真正的建筑师是殉道者。
紧紧巴巴的空间、破败的环境、肮脏的巷道,是纽约、芝加哥的贫民区真实的写照。贫民窟建筑的意义,在于提供反人性、反人类的参考物。
而皇家宫殿,凡尔赛宫、卢浮宫、白宫、甚至是秦始皇陵、埃及法老的金字塔,都是代表着当时建筑界的最高艺术的顶峰。
建筑是奢侈品。建筑文化属于整个人类,无论卑贱尊贵,贫穷富足,都可以拥有建筑文化,只要我们肯钻研。
03 建筑与文学
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人过去了,一个一个的朝代过去了,一个一个的时代过去了。都会过去的。
建筑和文学留下来,艺术和美留下来。等待着他们的继承者,可能是你,可能是我。
在《中国式关系》中,马国良一家人去罗总在郊区的酒庄去玩。丈母娘,应该是马国良的前丈母娘坐在水池和喷泉边,背后是法兰西建筑的仿制品,感慨,太美了!
为什么呢?感受美,与所受的教育关系不大,与所在的地域关系不大,除去极其个别的情况,人对美的感受是相通的。因此,巴黎圣母院(1163-1182)的美可能打动了雨果,也可能打动康熙大帝。美是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学习和认识建筑中美的规律,了解建筑的时代背景,与设计者隔空对话,凭的是一口气。这口气,叫热爱。
建筑和文学像什么呢?好像一群平凡的人,在做不平凡的事。建筑和文学,在于构建,在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