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都有节俭省钱的习惯,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有多少花多少,甚至还入不敷出。我不赞成无节制地省钱,不赞成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体验来满足内心永无止境的安全感。然而不在一个极端,并不代表就在另一个极端。总体来说,除非你是非常进取又聪明的强能力者,否则适度积累永远是有必要的。
李笑来老师提过一个概念,叫财务重力加速度。我们都学过中学物理,知道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在没有到达第一宇宙速度之前,你都会被球“拉”回来,直至到达第二宇宙速度,你才能飞离地球。
因此,如果你要快速积累财富,就必须克服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
比如房子、车子、贷款利息、生活必需品、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你在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大,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就越慢,你可以形象地将其想象为“扯后腿”。
假如当你一年攒下10万元,而我攒下20万元的时候,你跟我之间可不仅仅是10万元的差距,而是10万元的金钱差距加机会成本的差距。如果此时刚好有个非常好的项目需要20万元才能投资,我就可能借此搭上财富的快车道,而你要么等待下一次机会,要么只能去借钱投资,从而导致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里又多了一项利息,这样一来,差距可就不止10万元了。
因此,既不能无节制地省钱,也决定不能乱花钱,随意增加自己的财务重力加速度。这里的“乱花钱”指的是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没有得到有效体验的花费。
提到挣钱和省钱的关系,就离不开一个词:开源节流。但这是正确的废话,什么意思呢?不就是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嘛。要使口袋里的钱变多,要么多往里搁点,要么少拿出去点,所以说是正确的废话。
开源和节流虽然经常一同出现,但它们是有地位差别的,开源的重要性一般来说都大于节流。
有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节流有上限,它受制于你的总体收入水平,而开源没有。
从小到大,父母就一直教育我要节流,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是没有什么好的开源手段的。要做到有效开源,要么你人脉通天,要么你就只能承担极大的风险。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他们将节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点也不奇怪。但他们一直以来如此辛苦地节流,家里却也不富裕,当然他们可能会怪罪于自己的开源能力不足,于是若还不拼命节流,不就更差了嘛。但其实道理是这样的,他们本就从来没把开源放到过更高的位置,开源能力会强才怪呢。
开源大于节流,可以用一个极端例子展示给你看。大多数人都是开源和节流状态并存的,而谈论一个中间态的各元素比重的重要性,从极端状态来考虑是最快的方法。
假设有个人年入百万元,但日日花完,另一个人只挣最低工资,但能省下80%,问:“10年后谁能攒下更多的财富?”
这道题如果交由计算机来做,那就肯定是节流的人赢。因为开源的这位10年后哪怕年收入涨到千万元,攒下的财富依然是零,但节流的这位不管收入有多么微薄,10年以后总能攒下几万块钱。但我们是人,我们知道,如果他们两个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一场比赛,那最后一定是开源的这位能攒下更多的财富。因为很简单,开源的这位只要稍微有一段时间不怎么花钱,哪怕是一个月,就能抵得上节流这位10年来含辛茹苦攒下的所有金钱。我相信这对于开源的这位来说,应该不难。但节流这位就不同了,节流可以说节就节,开源岂能说开就开?人的地位、价值、眼界、认知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又岂是一朝一夕能追得上的?
开源的人节流易,而节流的人开源难,这就已经很明显体现出两者的重要性和地位了。有时候,开源与节流并不冲突,但有时候,两者之间是会产生分歧的,比如有人愿意花钱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候就有分歧了,钱是花出去,还是省下来?
仔细分析一下,投资自己在本质上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开源。如果你将自己理解成一块收成普通的地,你会将今年的收成储存起来,还是用来改良自己,以便让自己在来年成为一块产量更优秀的地呢?相信10年之后,同样的一块地在不同的选择之下,不管在价值上,还是在收成总量上,都会天差地别。
请记得,当开源和节流冲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站在开源这一边都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