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我除了读学校要求的共读书目外,还向同为教师的朋友借了《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开启这本书的目的,正是因为我需要能量,需要积累,需要有人引路,虽然本学期是作为班主任的搭档,但平时与学生的相处时间也比较多,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到了一种类似瓶颈的状态,急需一种力量给我指引,为我明路。于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启页于眼前。
一句“班级像一个小社会,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便深深地“博得”了我的认可,于是决定潜下心,认真地品读这位大家的各种“谋略”,没错,身为教师,我们都要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老师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园地,学生就是生长在园地里的各种生命,我忽然想起一篇文章——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祖父不正是把园子整理得天晴日朗吗?记得文中的那段: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多么形象地展示了学生的本性,多么有功劳地维护着生命的原本。
师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展属于他自己的,而且是特有的生命弧度,不管我们如何使尽所能去将这弧度外围修饰得有多美,都不应该抛离这个度的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