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景象限
古语云:“画皮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红楼梦》中紫鹃对黛玉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我们也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常常自以为很了解一个人,甚至以为可以托付终身。可是,后来却发现,一切只不过是,自作多情。因此常常慨叹:人生在世,知心多么不易,知己多么难得。
这里要说的知己,不是闺蜜,也不是兄弟,而是说真正的心有灵犀、分忧纾难、相互成就的知音。窃以为,最理想的知己,是夫妻,是携手一生的灵魂伴侣。古有孔明与黄月英、李渔与芸娘,今有三毛与荷西、杨绛与钱钟书。妻聪慧灵巧,夫亦智慧明达,对妻子欣赏爱护有加,夫唱妇随、情投意合、情比金坚;其次是同性间的惺惺相惜,如管仲与鲍叔牙、钟子期与俞伯牙、范式与张劭、倪萍与董卿,相视莫逆,纵时光流逝而其情谊愈发熠熠生辉;再次就是异性间的欣赏与理解,世间多有才子佳人而境遇不佳者,能冲破世俗而相知相惜,实堪崇敬。如蔡锷与小凤仙,冒辟疆与董小宛,白居易与琵琶女。
真正的知己,是最理解、最信任也最能体谅对方的人。管鲍分金,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资少并且中途私自拿取赚得的钱,最后分金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半的分红。其他人怪他贪财不仗义,鲍叔牙却理解他家贫需要钱。打仗时管仲冲锋在后,撤退在前,其他士兵耻笑他贪生怕死,唯有鲍叔牙知道他牵挂家中80多岁的老母,替他解释说他不得不含羞忍辱地活着以尽孝道。甚至后来本是各为其主,鲍叔牙却仍然不计得失地向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推荐管仲,自己退位让贤。正因为鲍叔牙了解管仲,不仅尊重他、信任他、体谅他,还发现他、成全他,不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不仗义”的行为。而管仲也十分感恩鲍叔牙,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所谓知己,最高境界,是如鲍叔牙与管仲般对对方知情解意,分忧纾难,或如杨绛、钱钟书般彼此欣赏、惺惺相惜、互相成全、甘愿为对方牺牲;大抵,也该如伯牙子期般能知其音、晓其心,如范式和张劭般心意相通、至死不渝吧!
“士为知己者死”出自春秋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让之口。豫让为报知伯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诗鬼”李贺也有诗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抛开封建道德中的效忠和献身诉求,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有其深厚的心理基础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李汉荣)人生而孤独,赤条条来去,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求认可与认同。因而,当有人能知情解意、分忧纾难时,我们该感觉多么温暖和欣慰!滚滚红尘,茫茫人海,相遇相伴一段人生,何其有缘!如果能多一点相知相惜,相亲相爱,岂不皆大欢喜?
真知己,需要有伯乐的慧眼,有宰相的肚量,还要有侠士的心肠。不斤斤计较一己之得失,而是真心体谅对方的难处;不误解朋友的言行,而是真心帮助对方度过困境;不埋怨而是替对方着想、开解;不嫉妒而是欣赏、发现对方的长处,成全成就对方;不得寸进尺而是知恩图报、不负所望。正如我朴实的姨妈所说:“一个人好,另一个人要识。”
简而言之,知己之心,大抵就两个字——“知”与“惜”。
人生不易,且行且惜。愿你我——都能在滚滚红尘中遇到知己、珍惜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