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逼自己不要记流水账,不要只是宣泄情绪,不要传递消极的生活态度,不要太过主观,试图引导,不要……感觉内心是崩溃的,本来写字是不希望被束缚,可以表达内心,可以深入思考,可以记录成长,结果,还是顾忌太多,有些束手束脚,畏首畏尾。所以,总是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该不该说,该怎么说更好,毕竟这不是日记,不是面对自己,既然决定面对他人,接受他人的评判,就是有责任的,自由是相对的嘛,只能争取范围,不能追求绝对,这是基本认知,也算是默认契约。
这么一来,写字跟说话就完全是两码事儿,明白这一点,总是让人沮丧的。每天进到这个真实的虚拟空间,说几句不太负责任的话,倒是不难,但是不难的事往往意义不大。所以该闭嘴的时候还是得闭嘴,不是有句话说,“人用一年的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真是真理。
坚持了也有半个月了,没想到自己只是在说话,感觉自己的行为是个笑话,只是并不好笑。不过,关键时候,脸皮够厚,用笑话开始,也是不错的。写字这件事,还是慢慢来,文字跟思想一样,都是需要历练的,我还年轻呢,不急。
好了,啰嗦够了,回到正题。既然一时半会儿也写不出什么,就来看图说话吧。我大学那会儿,自得了那个小卡片之后,拍得最多的还是太阳,现在看着是有些不理解,怎么那时候会那么喜欢太阳呢。别人都拍美美的阳光,要知道光影是摄影美学的重要一课,可我就是那么不着调,完全不懂这些专业的东西,对着太阳就是一顿猛拍,绝对是真爱。
我记得,我还跟几个室友说自己是太阳之子,为这个兴奋了好久,导致那段时间的空间动态包括微博动态,都是以太阳之子自称,现在想起来都是一脸汗。但事实上,我是晒不得太阳的,听我妈说我小时候跟别家孩子不同,那个年代我们农村很少有专门带娃的,都是大人们下地,就把孩子带着放在田埂地头上,自己玩儿。结果我坐在田埂上被一只蚂蚁吓哭,坐在地头上被晒得发高烧,自此,我妈再也没让我跟着他们,一直到了可以干活的年纪,别家的孩子都去田地里帮忙,都没让我去过。因为我妈说,去了我发高烧,还得花钱打针吃药,不划算,穷人怕病。所以,我其实从小就和太阳没有太多接触,说是太阳之子,还真是有些不要脸。
也怪我当时根本没想过“专业”这两个字,关于摄影,我是一点都没了解,我就知道一点,相机是用来拍照的,知道快门在哪儿就行。所以,连对焦我都是用无数失焦的照片换来的,其他的就真的是不懂了。结果就是,看到什么觉得喜欢就拍,换各个角度,自己觉得好看就按快门。对相机的测光、对焦、焦距、光圈、曝光、白平衡都是无知的,就是凭感觉,凭喜好,对摄影的光影、构图、色彩、画面更是一窍不通,应该说当时对“摄影”这两个字都是不太懂的,也没用过。所以,很多我当时觉得还挺好看的照片,现在都不忍心看。
但是,无知挡不住我对太阳的热爱,就算不明白为什么那么亮的太阳拍出来是暗淡的,我也还是觉得好看,还是得拍下来才觉得满足,这道理,是不是就跟“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的。
拍不出耀眼的太阳,就去拍清晨的,朦胧可爱,像是刚睡醒,不过,好像只有我自己看得出来。但愿,多年以后,看着自己写的东西,不再是这样的结果。
清晨和黄昏,太阳的光是晕染的,有层次的,好像更容易去记录下来。还有就是阴天多云,太阳总是会躲在云层之间,阳光没有攻击性,和云的相处是和谐的,相互之间增辉添彩,只是阴天的记录好像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个难点,但很明显,不是终点。
现在,我还是会拍太阳,但是不会让它像以前那么孤傲,会让它更合群,我想,这才是它更为真实的样子吧。至于将来会怎么拍,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