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2 王菲菲(恢恢)
今天是发表《绘本之力》阅读体会的最后一天。我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对于这种集中式的深度慢阅读。
※※※ 关于《绘本之力》※※※
忘了是在课程里还是在哪篇文章里看到的,说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在讨论“绘本”呢?有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日本儿童文学家松居直,还有日本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他们都是各个行业里的顶级大师啊!演讲与讨论中,他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探讨绘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又进一步在交谈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这本书,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日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对于绘本的重视程度!
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大力推广阅读,这当然是极好的事!但是本土绘本文化的创作和发展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一本优秀的绘本往往需要打磨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的成名的作家出品的绘本可能屈指可数,但每本书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出品就成为了经典!创作和编辑绘本,真的需要完完全全静下心来去完成,也就是所谓的“慢工出细活”;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保持住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不带功利的、滋养心灵的好绘本。
“孩子的心是客观的。”
——《儿童文学论》
孩子是真正用心在看图读图,但凡有一点“讲道理”的功利想法在里面,孩子们便能感应到,转身弃书而去;而相反的,那些读懂孩子内心的好绘本,尽管有时大人看上去不知所云,但孩子们却爱不释手。
其实,给孩子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给孩子讲故事,一念完就说问“明白了什么道理啊?”就如同你吃到一个人做的美食,正觉得回味无穷的时候,这人跟你说“嘿!你吃到这道美食了!那下次就要把这道菜做出来哦!”尽管语气温柔,但你估计会想“那你下次还是别让我吃了吧!”
反之,和孩子抱着好奇的心去阅读,去发现绘本中一个个隐藏的小秘密,一起沉浸在绘本描绘的故事之中,才是真正有质量的亲自陪伴啊!
※※※ 关于“深度慢阅读” ※※※
有多久没这样仔仔细细地品读一本书——边阅读,边反思,边记录?我真的已经想不起来上次是什么时候了。
感谢微微绘本学院设计了线下课程之后的这个环节!只有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深度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因为要完成每日打卡,为了自己不掉队,所以会逼着自己抽出时间来专心阅读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这简直是强有力地治(bi)愈(si)拖延症啊!
因为知道需要文字打卡,所以阅读时会不停地思考,并与之前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作对照和反思。
也因为需要写下阅读体验,所以在落笔时,又会重新斟酌考量自己在阅读时形成的想法是否有变化,或者会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及逻辑顺序的整理。
这些都有区别于我平时的阅读,要么慢吞吞地边记笔记边慢慢阅读,一本书读十天半个月,到最后可能前面的内容都忘了差不多;要么囫囵吞枣快速阅读,读完懵懵懂懂恍恍惚惚,似乎读完了又似乎错过了什么。
这四天的阅读体验真正实现了“输出倒逼输入”。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人逼自己一下,才能成长,嘻嘻!
通过四天的工具书阅读,让我对绘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在读书时,时常回想起七年前大宝出生后我初初接触绘本时的样子……
· 也能生动地给孩子讲故事,但是不会仔细研读封面封底和前后环衬;
· 也会阅读附带的导读手册,但往往看完就放一边,不会像现在像宝藏一样珍藏;
· 也会感动于书中的故事,但不会探究故事背后的故事;
· 也会关注获奖作品,但不会像现在还会去关注作者和译者……
等等这些,回想起来,感慨万千!用绘本陪伴孩子长大的自己,竟也像孩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
感谢绘本,滋养了孩子,治愈了自己。
也感谢自己,把亲子阅读坚持下来,认真地生活和养育,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PS: 本来准备小彩蛋放在文末,给明天开始绘本阅读和实践打卡的小伙伴们助助力。想了想,还是只在微信社群给我亲爱的同期小伙伴独享吧~嘻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