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在图书馆博雅展播厅里观看了文学院主办的活动——金秋诵诗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决赛。当参赛选手站在台上深情朗诵自己的原创诗歌时,我也沉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冠军学科语文教学张玉玲的一首《桂子山上的秋》,诗歌美,朗诵美,幻灯片上一幅幅华师秋景更是美不胜收。
在去年的九月,高华师哥转了一篇题为《华师之美,美于秋》的日志。从图书馆九楼眺望下去,整个桂子山是金黄的一片,其中露出来几幢绿琉璃瓦,星星点点,散落山头,大小翡翠落了金盘似的。当寒风终究吹落了摇摇欲坠的秋叶,铺满了斑驳的桂中路上。伴随着稀疏的归人,一眼望去,这凄凄美美的感觉,不正是秋之灵魂吗?
今天,突然回过神来。来桂子山两个多月了,我仿佛从未留意过秋天是何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似乎是从某个湿热的夜晚直接就接上了寒冷的清晨,从短袖直接换上长衣。
想想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华师之美,美于秋,而我却从未实实在在地感受过它。认知语言学里有一个概念叫作“象似性”。这个世界上象似的东西不少。桂子山上的秋天之于我,象似于华师之于我,在它,爱它,却似乎没有一天放空了疲惫的身躯去放肆地拥抱过它。
前天,同舍友去南湖食堂吃饭,路上,偶尔还能闻到一丝丝桂香。我依迹寻觅,惊奇的发现,食堂边的桂枝上,浓浓密叶之中还挂着零星的鹅黄,淡淡的,却十分清晰。
谁说秋天没有来过?我遇见了,很庆幸,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