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抹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听她说得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起来了。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周瑞家的方道:“我的娘!你见了她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柔些,蓉大爷才是她的正经侄儿呢,她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她,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得上话来呢!”二人说着,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正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批注】一个“抹舌咂嘴”突出刘姥姥和板儿农村平民者的形象,与贾府之人吃饭后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凤姐对刘姥姥的回话,突出自己大户人家的身份,即“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表现自己等作为大户人家应该有的态度。然而,如此态度却未有如此行为,紧接着凤姐便用事务繁忙以及当家苦难作为借口。这里的话真真假假,有真有假。至于凤姐是否真的觉得贾府“大有大的艰难去处”,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批注】不管凤姐话是真是假,但是开头的这几句话,在刘姥姥听来,就成了婉拒她的意思了,心里便突突的。不过好在凤姐还不算绝情,虽然刘姥姥一家实则与贾府王夫人并无真正亲缘关系,但是凤姐还是给了她二十两银子。此时刘姥姥又突然由失望转化成了“浑身发痒起来”,高兴得话都开始乱说了。这一变化,真是让人可怜又可叹。
【批注】刘姥姥感谢凤姐的话,道理到时那么个道理,但是这话显然不能说出口,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把贾府比作“瘦死的骆驼”,这让贾府之人听了肯定心中不高兴,周瑞媳妇只好给刘姥姥递眼色。好在凤姐似乎不以为意,她已心知刘姥姥为人粗鄙,并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尽管凤姐对待下人苛刻,又富有心机权谋,不似好人。但是刘姥姥初次与凤姐的见面后,就受到凤姐的恩惠,这在刘姥姥看来,凤姐自然就是善良的,作为一个普通平民的刘姥姥,知道的也只是有恩必报,当后文凤姐女儿巧姐落难了,伸出手帮助的就是刘姥姥。
【批注】刘姥姥出来后与周瑞媳妇还有几句对话,周瑞媳妇指出刘姥姥和凤姐说话的问题,这其实侧面突出了凤姐在下人心中的形象,显然下人们畏惧凤姐,她们平常和凤姐相处一定都是谨言慎行,所以周瑞媳妇听闻刘姥姥对凤姐说的话,便有些下意识觉得很不妥。刘姥姥也是很懂人情世故的,作者在前文交代过,而此时刘姥姥的行为也就证明了,她要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媳妇,这自然也是为了报答周瑞媳妇替她引荐和传话。
【批注】这一回整体来看,写了两件事,一件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另一件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两件事,第一件略写,只用了几段就叙述完了,而第二件则详写,占了全篇的一大半。其中刘姥姥进荣府这件事,写得曲折顿挫,既借刘姥姥的视角突出了贾府的一隅,又让凤姐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正如脂砚斋评价,虽然表面写刘姥姥,实则是刻画凤姐,是为了对凤姐及其女儿巧姐未来的命运做铺垫。同时题目用“一进”则是暗示刘姥姥在后文还将有进入贾府的情节。
【批注】蒙批对这一回做了这样的评价啊:梦里风流,醒后风流,试问何真何假?刘姆乞谋,蓉儿借求,多少颠倒相酬。英雄反正用计筹,不是死生看守。这个评价,同样让我们惊叹作者的构思。贾宝玉在梦中风流云雨,醒来又风流云雨。表明看梦中是假,醒来为真,但是就贾府多年后的悲剧来看,梦中的反而真切,现实反而成了荒唐的大梦一场。另一方面,刘姥姥向凤姐借钱,同样贾蓉向凤姐借屏风,尽管借的东西不同,借东西的人与凤姐的关系不同,但是却都是人世间的最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应酬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