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背景:我在写东西,孩子在旁边。
19:30
孩子拿起《古文观止》准备背文章。声小语缓,正如小和尚念经。过了没两分钟,告诉我她太瞌睡了,背不下去。先让她活动一下,无效,就让她先睡一会儿,起来再背。孩子躺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
20:00
叫醒了她。继续念经。告诉她大声读,为她加油、鼓劲,效果不佳。让她讲一讲今天背的内容是什么意思,给我讲了,还是提不起精神背。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了抽泣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孩子哭了。我问,豆豆你哭了吗?孩子哭着说,我背不会,太难了。我重复她的话,今天的内容太难了、不好背是不是?来,妈妈抱一抱。孩子从地上爬起来,我抱着她,没说什么话,她哭了一会儿,不哭了。又坐回去开始背书。仍旧是原来的状态。
20:48
放下手里的事情,我从电脑前站了起来,坐在孩子旁边,拿起她的书,和她一起读。一句话读两遍,让她试着背一下,很快,她背会了第一句,背会了第二句,最简单的第四句话她说已经会背了,只剩最后一句话了,孩子高声诵读,我知道她已经不需要我陪伴了,起身回到电脑前。果然,很快,孩子递来了书,让我检验背诵成果了,她全背完了,我看了看时间:21:15。
孩子真正背诵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而前面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过去了。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问题?我反思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不愿背诗这件事我没有生气,没有愤怒,我还记得“DD背诗遇到瓶颈啦!”这句话,所以在提各种鼓励、建议的时候,我没有不满情绪在里面,但是不管怎么鼓励,都起不到作用。而起作用的是和她一起读书,且仅仅十几分钟,孩子就提起了精神很快背完了当天的内容。
我终于明白,坐在孩子旁边,不是陪伴;我和你一起做才是真正的陪伴。而这个陪伴,其实真的花不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孩子一个多小时,愧疚。
陪伴给予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一路走来,感谢所有的陪伴。
看清自己,也提醒自己。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