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青年时的技能一般是先天的成分多,比如有的从小就跑的快,有的从小就反应快,等等。现在家长也纷纷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就是希望先天的因素早一点儿同专业的训练相结合。
一个人能获得县、市以上级别的竞赛冠军,那是需要有天分的,不只是训练的原因。但训练能让我们提高过去的短板,或不曾注意、不曾喜欢的技能。某一种技能的提高,一方面会让你更自信,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你其他技能的提高。
比如你训练短跑,那么你将来开车的时候,你对汽车加速度的运用会得心应手;比如你练习乒乓球,那么你的反应就会相当快,那么你将来开车的时候,你的“会车”能力就会相对提高的迅速些;比如你练习中长跑,又成绩不错,那么你将来开车的时候,你的“弯道超车”和“连续超车”的能力就会迅速理解掌握。
但有些技能,纵使你练习了许多年,还不是很行,这一方面是你的先天因素太差,另一方面就是你一开始的教学老师教的基本功不行,基本功不到位,你再怎么下工夫,也出不了成绩,甚至你这功夫越深,你的身体越受伤。
过了30岁,学习乒乓球,羽毛球的人很多,都是自学,或者跟朋友学。这些朋友,他们的基本功都未见得正确,他们怎么能交会你正确的姿势呢。况且大多数人不会教学,所以你跟着他们越练越是增加错误招式的“厚度”,越是积累你“因错误动作而造成的肢体病变”的量变因素,许多球友的腰伤、膝盖伤都是这么来的。
最可笑的是一类教练,他们本身就很业余,基本动作不规范,但是也办了多年的私人训练班。我就亲眼见到在一个小学附近的训练厅内,有两个教练自己办班,教乒乓球:一个是曾经的市乒球女校长(专业出身),一个是一米八零的高个子男人。两个人的学生数量差不多,可是那个男教练根本是误人子弟,他不可能不知道旁边台子的“前校长”,可是他也厚脸皮的一起交了半年多,跟他训练的孩子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