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会有感觉,遇到一个办丧事的总会有几个哭声非常大的,哭得昏天黑地,哭得直揪人心。
有时候自己也很奇怪,虽然我也经历过至亲的失去,但是,也不至于那么撕心裂肺。其实不是对亲人没情感。而恰恰是情感很深。
后来渐渐懂了,他们感情深是一方面,但从她们的哭声表达出的更多是悔恨,悔恨没有在亲人离世之前尽到孝道,让亲人抱憾而终。
这些人只不过是应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01
要说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感受故事的共情力,身在其中, 情景再现,体会故事的情感。下面就有一个小故事,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
他10岁时,父亲不幸病逝。
母亲生怕让他受了委屈,不肯改嫁,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
他知道母亲的辛苦,告诉自己:用功读书,将来挣好多好多钱,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20岁时,独自去闯天下。
异乡打拼的生活是艰难的,他工作的公司和租住的房子都换了好几处。
因为不想让母亲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他告诉自己:等生活安定下来再接母亲来吧,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25岁时,在一家外资企业供职,强烈的欲望牵引着他的业绩一路狂升。
他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升职非常迅速,手中有了一笔积蓄。
他告诉自己:我要攒够钱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30岁时,有能力供房了。
经理忽然来找他,说因为他业绩突出,准备派遣他去美国学习,期满后可以在美国总公司任职。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对母亲来说应该是个更加美丽的梦吧?
他告诉自己:我要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以后一定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他35岁时,有一天,接到了亲戚的电话——他的母亲,因脑溢血突然去世。
强烈的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那些他要给母亲的“好日子”,当他想做或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时,母亲却已经等不及。
泪水弥漫中,他才知道,原来,每天尽一分孝心,再苦也是好日子。
读罢,自己已是那个“他”,总是想着将来我有钱了,将来我有时间了,将来我有…我一定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却不知道孝顺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有时候让亲人“死而无憾”真的很难做到,所以以前我想逃避,不想承受那份痛苦,因为会有舍不得和遗憾。
但是其实不必逃避终将会来的痛苦,因为痛并快乐着。
毫无疑问,身边的亲人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曾经好多次幻想,如果有一天身边的某一位亲人离去了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细思极恐。
曾经一度变成那种害怕失去的人,逃避到什么程度呢?
逃避到自己如果不认识他们该有多好,倒不如变成一个傻子,做一个傻子多么好,我不明白也不需要明白这些悲欢离合,没有经历也就没有痛苦。
好吧,现在看,那会儿的我的确是个傻子。
02
我讲这个故事时,希望你们也是故事中的人。
贝克·哈吉斯先生在有一次拍摄他制作的一档电视节目时,与洛杉矶道奇棒球队经理汤米·拉索达之间进行了一次谈话。
当时,他问拉索达有没有孩子,汤米告诉他,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他的儿子在几个月前离开这个世界了;听完之后,贝克先生安慰了他,也表达了对他儿子离世的悼念。
就在那时,拉索达的话令他至今难忘,“贝克”他说道,“我儿子去世时刚过33岁,如果上帝33年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从中选择:是想拥有一个活不到34岁的儿子,还是宁愿放弃,以免承受不了他的离世所带来的痛苦。
毫无疑问,我会选第一个。
虽然他现在离开了,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曾经在一起时候的快乐。”
拉索达的故事完美印证了一条永恒真理: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你逃避的痛苦越多,你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少。
你知道世上最痛心的事是什么吗?就是你想用你的死换亲人的生,但是你就是做不到。
所以,醒醒吧,亲人不需要你给他们换一套别墅,你常回家看看就好;不需要你成套的补品往回寄,你一个电话胜过所有强心剂;无论如何,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我就不在这啰嗦啦,估计你们也听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