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子
在以前的印象中,关进去的人都是坏人,理由很粗暴,因为好人不会被关进去。做了律师后才发现,大部分被关进去的人也是普通人,无法用好与坏进行区分。开始时,让我很不习惯,接触刑案多了才慢慢适应,但我还是好奇,这些普通人是如何把自己送进去的。
我所说的不习惯特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比如故意杀人、盗窃、毒品类犯罪等,在之前惯性的认知中这些人是坏人,应该能很清楚地在人群中进行区分(可能是港片看多了),事实上没有,也无法区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在我们认为的恶性犯罪中,比如杀人案件,超过百分之六十是熟人作案,某些类型的犯罪熟人作案的比例更高,比如性侵类犯罪。这意味着,所谓的“坏人”多数情况下是自己的朋友、亲人等,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每次隔着铁窗会见当事人时总会产生一种错觉,总感觉像是与一个刚认识的人在聊天,甚至聊到有意思的地方时会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很难想象这是在看守所里,而坐在你对面的人很可能面临多则十几年以上的牢狱之苦,甚至被剥夺生命。这样的时候,我都要刻意提醒下自己,我是律师,我在工作。比如,我办过的两起运毒案的当事人,至今印象深刻。
这两个当事人的经历相似。在参与运毒之前与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一个是生意失败,一个是参与赌博。然后借高利贷,无法及时还钱,他们就想快速挣钱,于是在网上找挣钱的门路。通过搜索快速赚钱关键字,他们分别加入一个QQ群,通过私聊,加他们的人说有一种快速挣钱的门路——从云南带货到四川。一趟一万至一万五千元,周期是七天左右。他们估算,这样很快就可以把欠下的钱还清。于是,他们按照指示乘坐飞机到云南昆明,然后按对方的指示坐车,最后到达缅甸。经过短暂的训练,按照对方指示吞下用塑料薄膜包裹好的椭圆形毒品,随后乘坐摩托车回云南,再分段包车到达成都。到了成都后,迎接他们的除了接货人外,还有缉毒警察。
被抓后,他们都很后悔,相信这是一个正常的人反应。从他们的经历看,从接触到参与,再到被抓前后不到一个月,速度是有了,只是钱没有挣到,快速致富的想法被现实击破,面对接下来的惩罚,这显然算不过账。作为一个正常的理性人,都知道可能面临的后果,可为什么还是会选择铤而走险呢?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成长环境;一个是侥幸心理。
成长环境的问题很复杂,没法展开说。而侥幸心理是大多犯罪的共同心态,以上两个当事人也不例外,总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漏网之鱼。从概率上讲,漏网之鱼是存在的,前提是你必须保证自己每次都在概率之外。显然,这是不可控的,说到底只能是运气而已。靠运气去搏背后的概率,这样的侥幸心理让很多普通人作了自己的选择,最终把自己变成了罪犯。通过聊天,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苦衷。关键是,面对困难和苦衷时,如何对待变得尤为重要,往往这样的时候他们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而忽略了社会与家庭。
两个当事人均犯运输毒品罪,一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一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一个无法向带大自己的奶奶交待,一个放心不下不到一周岁的女儿。
这些,改变了我的认知,好多罪犯可能是孝顺的儿子,慈爱父亲,义气的朋友……他们都是普通人,然而,从普通人到罪犯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