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拉开了帷幕,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于我而言,是一次成长的蜕变!虽然这次活动很煎熬,但参工二十年来,唯有公开课教学使我成长。因为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没有见过更大的教学活动场面,也没有参加过更大场面的研讨活动,不过得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只要你想学,网络随时可以。所以我关注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公众好,从中了解到了教育界的一些大咖,如于永正、王荣生、贾志敏、王崧舟、何捷、窦桂梅、余映潮等等。平时搜索他们的课例来看,也买了他们教学方面的诸多书籍来阅读,虽然可能自我摸索,加上个人的悟性不是很好,但还是有进步的。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讲的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穷人》的第一课时,因为我连续带六年级第三年了,第一年公开课我讲的《穷人》的第二课时,当时我就把两个课时完整地设计了下来,今年简单地修改了一下,便和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整节课,孩子们读课文时朗朗上口,积极地回答问题,我觉得孩子们太懂事了,因为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孩子们配合得挺好的。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课上完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俗话说:没有一节完美的课堂,确实如此。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每次上都有不同的体会。整节课前松后紧,字词的教学节奏有些慢,导致后面的学习有点紧张。因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划分层次较难,所以给了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后,我引导大家思考、总结,然后指名同学回答,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课堂。也许在有些老师看来,这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其实平时的课堂不正是这样吗?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才是研究探索型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穷人》这篇课文属于小说,第一课时我着重抓住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去学习,通过交替着描写小屋里和大海上的环境描写,体会主人公桑娜跌宕起伏的内心变化,从中也能感受到桑娜是一个爱孩子、爱丈夫、勤劳能干的人,从而明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全文共有27和自然段,内容比较长,对于长课文教学时,应该有所取舍,如果面面俱到,根本学不完。所以对于有些设计中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条件很穷”这个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太简单,同学们读了课文自然能明白。第二课时教学时,我着重抓住第9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变化,从而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性美。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贫穷,但他们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心。
每个教师自身的理解角度不同,设计的课堂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成长。珍惜自己蜕变的过程,也期待自己蜕变后越来越完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