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而不机会主义,就需要把每一次意外都当做一次机会,去规避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投机行为。
1.
昨天发生了一件小事。
早晨起床,我按习惯打开手机播放音频,接着就刷牙洗脸去了。
没一会儿突然听不见任何声响,于是我从桌上拿起手机,连按了几次开关键都没反应,我猜想可能是手机没电了,并按顺序做了以下几步操作:
1)马上接了外部充电器,大概等了10分钟,屏幕上都没有任何显示。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在手机电量耗损到0%自动关机后,无论是否开机屏幕上都会有一个电池节正在充电的提示。我隐隐觉得手机可能出了问题。
2)再次尝试开关机,手机没有丝毫反应。
3)上网询问度娘,按照开关机键+home键同时长按20s的方法进行操作,但手机依然纹丝不动。
这个时候的我,内心充满抵抗。
在一丝侥幸的期待下又找了两名从业互联网的男性朋友求助,希望获得可能的不同解决方案。
但好运未发生。方法还是那个方法,而黑屏也依然是那个黑屏。
到此为止,我不得不接受手机彻底当机的事实。而在上述的整个过程中,手机一直没有断充。
4)接着我凭头脑中的第一感觉,匆忙去了最近的苹果体验店。临走前,和原定好见面的朋友草草交代了一下,取消了约会。
到店后,和店员经过一番沟通,被告知需要先预约,再到指定维修点进行技术监测(体验店做不了),确定问题,最后看情况进行修理。
幸运的是,恰逢当天下午有个空挡,我可以缩短等待结果的时长。
5)在经过路程、等候、检测、维修等近5个小时的一整套标准流程,换了坏的电控片和屏幕后,我的手机终于恢复正常。
从我对事件从头到尾的描述中,工程师推断问题可能是这样发生的:
控制屏幕的电路首先出了故障,使得任何手动操作都无效,屏幕一直处于黑屏;接着,由于我的错误充电,使得电流太大直接烧毁屏幕,同时对我在这方面常识的匮乏表达了惊讶。
更准确的说,前者是意外灾害,而后者则是人为伤害。
2.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我对整件事的还原有什么想法?
或者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可以改变事情发展结果走向的细节?
1)如果我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那么屏幕烧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比如:手机出现异常状况时不能通电,这可能会增大故障后的受灾面积。
2)就算我无知,在我做完第2步的操作,也就是确认了手机不是因没电而黑屏这个事实之后,应该断电。这个时候屏幕保持完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具体概率没办法精确计算。
3)如果我没有凭感觉直奔体验店,而是预先在网上查询售后维修方法,那么我完全可以避免往返体验店以及奔赴维修点所耗费的额外3个多小时路程时间。
因为事后店员告诉我,预约维修可以自行在网上操作,从进入页面到点击成功,仅需2分钟。
所以,完善了部分细节,你会发现这个故事会有发展出有多个可能的新脚本:
一觉醒来,天降意外,我发现手机黑屏,在多次死戳开关,呼救度娘,重启无果后,我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痛定思痛,赶紧上网搜索,预约了最早的维修时段,在等候出门的这段时间里,联系朋友说清缘由,查询路线,顺带看了其他品牌的新手机(若是黑屏需要返厂或手机彻底挂了),免去后顾之忧。
在剩下的时间里,对于手机的事情我已经尽人事,也就可以安心,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最后的结果是:我免去了担心、路途折返等消耗注意力的无谓时间和心理损耗,节省了1000多元的换屏费,最大程度降低了爽约给自己带来的信用违约成本。
这,是一个最优假设下的完美情景。
当然,现实并不可能按我的所想所愿去发展,就算是在新假设下的情景之中,也可能会因任何一个现在无法预料未知因素的加入,又会走出一个全新的分叉。
如同蝴蝶震动的翅膀,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的更改,都会推动事件轨迹的重新规划。
3.
很多人都会说何必那么苛求,那么精细?
不可预测的意外和看似随机的偶然,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在变着花样的发生,你又能如何,有选择么?
有。
在下次遇到同类事件时,我可以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启动思考,而不是一股脑的任由情绪牵制大脑;
可以模拟行动路径把上述正常流程走一遍,而不是凭感觉和理所应当的“我以为”而错判,并为此买单;
可以把所有能想到的尝试都做完之后淡定的听天命,而不是每一次都被意外搞得措不及防,落荒而逃。
如果生活如《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如随机抽取的巧克力一般,那么我想我还是可以选择。
可以选择承接巧克力时的姿势,可以重新定义每一种颗的口味,可以把难吃的想办法吐回去......
人往往不是没有选择,而是不愿为自主选择的后果而负责。
因为后果和意外一样,谁都无从知晓究竟哪一个对“追求确定性”生活目标的破坏力更大。
只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意外的锅可以丢给天,而后果的锅需要我们自己背。但一旦自己背锅了,也就意味着你有可以把锅改造为灶,给自己煮顿美汤佳肴。
尽管这只是可能的,但也要比不可能的意外更多几分掌控力,不是么?
所以,生活有无选择之争,如果始终是盘踞在类似各种意外的发源地上,将会是个无解方程,永远。
我想,人一直在不可改变的事情上拼命较劲,那永远不可能看见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永远不会知道那些打击过自己的“徒劳努力”,其实可以在能够改变的地方,让我们不断逼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区分出两者边界的能力,靠的正是对“意外不眷恋,在当下不困扰于繁杂、对未来不期迎”,在生活事件中一次次练习,不断积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