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

《我们仨》是观望好久一直不想翻开的一本书,直到近期把它读完。并不是不想读,而是心存敬畏不敢去读,痛彻心扉不忍去读。自己也经历过亲人离去的感伤,深谙那切肤之痛难以承受却又不可名状。 惊叹于杨绛先生追忆往昔的那份淡然的庄重,隐忍的悲伤,像是拨弄琴弦流出的乐音,心平气和,娓娓道来。尽管如此,走散了的人不会再度重逢,已到尽头的人生也不会折返。然而亲情赋予岁月闪耀的光芒,让人生不会因为时光逝去而暗淡,不会因为行走得过远而被遗忘。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描述他们这个三口之家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命运指引着三个人在冥冥中相遇,书写着精彩而不凡的人生。《我们俩老了》是作者晚年时对钱钟书、钱瑗的回忆;《我们仨失散了》是在亲人们相继离去的那些年,作者独自支撑着这个家;《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作者用自己的笔诉说着亲情的姿态。三个章节相辅相成,共同谱写着浓浓亲情的主旋律,成为一首永远流传的歌。

一场永不消逝的梦魇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然则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一个因为太过忧虑、太过思念、太过害怕而没有终点的梦。作者与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许多年,梦也伴随着亦真亦幻地出现许多次。先是钟书先生身体每况愈下,作者因为担心而做梦“我的梦不复轻灵,我梦的很劳累,梦都沉重的很。”“这类的梦我做过很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询问,无人理我。我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的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后来女儿钱媛病重处于弥留之际,作者在极度痛苦中又写到“我知道梦是富有想象力的。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梦。我连夜做噩梦。”“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做梦。我疲劳得都走不动了。”最后,丈夫和女儿都先自己离世,作者但愿自己能变成一块“望夫石”,守望着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却“变成了一片黄叶,在乱石间随风飘落”“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没有了亲人,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故事伊始,我并不理解梦的本质是什么,读到最后才明白,每个梦都是一段痛不可忍的思念,这些梦串联起来,就是患难与共的一家人共同走过的最后人生路。

一封温婉动人的家书

作者注重细节描写,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平凡的点滴片段,串联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难能可贵地成为了岁月芳华。这样细致入微、温婉动人的描述,演绎了生活的本真,回归了亲情的本源,阐述着幸福的本质,使读者从字里行间,隔着笔迹和书香,感同身受,并结合自身经历,让理解进一步升华。文章没有波澜起伏,也罕有奢华言辞,情节朴实而生动,温馨得惹人嫉妒,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三口之家生活的温馨与乐趣。杨绛和钟书先生一同在英国求学,两人一起玩游戏般的捣弄伙食最后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圆圆和爸爸分别两年后再见面有些敌意的对话,最终被爸爸的甜言蜜语轻易感化从而两人成了好哥们,而爸爸“拉拢”女儿的悄悄话却成了妈妈心中的未解之谜;圆圆一直坐在妈妈腿上坐电车,而她始终认为只有屁股贴着车座那才叫坐过电车,让人忍俊不禁;最让人难忘的是书后附的几封信,“翻司法脱脸庞肥”这样诙谐的“洋诗”,圆圆每次写信都会画上一个代表自己的小肥脸,称他爸爸为“pop爷”,叫妈妈则是极为亲切的“mom”,每人写信都会以“lots of love”来结尾,其实此时钱瑗已接近六十岁,而且她和钟书先生此时都躺在病床上,此情此景,还能有这番超然豁达的胸襟和乐观淡泊的情怀,便不难理解,家是温暖的归巢,也是避风的港湾,更是坚强的后盾。而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的记忆;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就像一场冬日里的白雪,总能在污浊的旅途中,涤尽跋涉者的征尘。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这就是血脉相通的能量。

一场没有终点的守候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纯真。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岂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每个家庭,都是不寻常的遇合,也是不寻常的相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明: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竞是内心的淡定与自在;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其实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途径上已走到尽头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看成‘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罢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原来,家不是一个地域,也不是一处住所,更与优美的环境,奢靡的装饰无关,只有家人,才让家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让这冷冰冰的钢筋砖瓦有了斑斓多姿的色彩,有了暖如春风的温度,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意犹未尽。这个著名家庭的亲情故事,让读者看到,在面对死亡和离别时,没有可怕的呐喊,没有无助的仿徨,只有一位母亲对儿女,一位妻子对丈夫的久久的思念。而这深沉的思念的背后,是追忆往事的余温,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淡然和达观,让人潸然泪下却又充满力量。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和未来同行。或低头,或高昂,或浅斟,或低吟。不管命运如何波澜,始终静待心宽如海。毕竟,家是永远的港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