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仅是唯一拥有语言的动物,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发展出一套“暗语”。
当然,这不是指“黑话”,黑话的目的是为了标识身份,以确定你是不是圈内的人。
我们日常中的暗语,一般有四种解读:
避免冲突、避免尴尬、避免风险、表达情绪。
1. 避免冲突。
比如,我认识一位领导,属于心思比较重,不喜欢冲突的那种人。
所以,他批评人,也有自己的暗语。
他往往不会直接批评,而是先表扬一番,然而才会委婉的表示,对方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他这种暗语,隐藏性极高,我见过一些年轻人,竟然美滋滋的以为是在表扬自己,对领导指正的地方蛮不在乎。
然而,这位领导动手时,却又很巧妙,经常以“多历练”为由,将那些不明就理的人,给撮了出去。
而那些人,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领导原来对自己不是很满意。
你看,洞察别人的暗语是多么的重要。
你可能会说,那领导为什么不直接说呢?这种旁敲侧击的沟通成本多高啊。
这可能和人的个性有关,也可能“洞察暗语”本身就代表一种能力,算是一种“测试”,没有这种能力,说明对人不敏感,也很难走得远。
总之,什么人当领导,不是你我说得算,你必须适应。
而且,良叔见过太多的领导,都不会直接表达,需要你猜,你猜,你猜猜,往往猜中的人,会有更好的发展。
2. 避免尴尬
美剧《广告狂人》,真得可谓是暗语的百科全书,其中很多人物对暗语的应用,叫人拍案叫绝。
其中一集,主人公唐纳,请领导到家里吃饭,领导喝多了,当唐纳去车上拿东西时,领导竟然在厨房对她的太太有亲密之举。
正好这一幕,还被回来的唐纳碰到,六目相对,尴尬无比。
第二天上午,酒醒的领导去唐纳办公室说:
“兄弟,咱们都是有车的人,也各有自己的专属车位,但有时啊,人一晕,会把车停错车位,其实只是无意停错,你能理解吧?”
唐纳马上说:“可以理解。”
你看,这暗语也太绝了,且不说,这领导的品行如何,但,这种处理手法实在高。
除此,貌似只有两种方案:一是,装成什么都没发生;二是,直白说自己喝多了,对你老婆做法很不妥。
然而,好像这种暗语是最佳方案。
既化解了矛盾,也保留了自己的权威。
3. 避免风险
有本叫做《国画》的书,由于太过真实,被禁了。
其中讲过一个事,一位基层干部,想要晋升,要巴结一位很大的领导。
但是,不得其法,后来费了很大力气,找到了大领导一位身边的人,问怎么办?
那人只说了领导的两件事:一,领导喜欢国画;二、领导有时会和画商有往来。
就这两句,让那位干部,苦思很久,终于找到了门道:
送给那位大领导一幅一般的国画,又联系了一位画商,从领导手中高价买走。
从此,升职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有些场合,人家讲的话你以为是这个意思,其实是那个意思,水深到无解,你得会听,会揣摩。
就像崔永元说的,只是口才好不行,你得“耳才”好才行。
4. 表达情绪
我和助理微信沟通时,会发现她的回答往往不太一样,有时是“收到”,有时是“好的”、有的是“好哒”、有的是“好咧”。
为何有此区别呢?
我把沟通事项做了一下回溯,发现很有可能是她在表达一种情绪。
她回答:“收到”。
可能代表两种意思:要不,就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简单的回复确实。
要不就代表一种无奈,既然你老板这么说了,虽然我不太认同,但也只能执行。
她回答:“好的”。
可能是指,自己对这事儿是中立态度,不方便表态,听老板的即可。
她回答:“好哒。”
是代表一种赞同,有种你就应该这么做的感觉。
她回答:“好嘞。”
这不仅代表认可,还代表一种解脱,有点“这事儿终于完了”的意思。
嗯,良叔还是挺有洞察力的吧。
其实一个职场人,是要有适当的用一些暗语,因为反馈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反馈,也就是直接语言沟通。
一种是隐性反馈,通过表情和暗语来进行。
因为有些事情,没那么严重,你犯不着直接提出反对意见,用暗语可以给领导一个提示,往往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不要以为领导不懂,但凡是当领导的,一般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除非他们是在装糊涂。
想当年良叔之所以深受领导的喜欢,就是因为从来不直接提反对意见,还是通过各种隐性反馈,让领导明白。
记得有一项多余的工作,是其他部门甩过来的,新领导不知道,便接了招,交待给我,我不好直接撂摊子,嘴上说好,表情缺像便秘,还望了望甩给我们的隔壁部门。
因为这工作是周期性工作,每周都有,每周领导布置时,我都是这副表情,第三周时,领导说:我想了想,这工作我们应该是协助,应该那部门牵头,回头我告诉他们头,下周你就别搞了......
所以,你可懂得?
如果工作中受了委屈,不要一味承受,也不要直接顶撞,而要通过一些隐形反馈让领导明白,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