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孩子视频读了两个小时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不时引得她哈哈大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亲子时光。喜欢里面小林校长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还想补充一句,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身处爱中,却感觉不到爱。我发现自己是典型的感受型动物,甚至过分地成为多愁善感了。过度地凭感受行事,是特别容易受干扰的。记得有同事说,我发现你状态特别容易受上一件事情影响。好吧,的确是这样呢。
这几天反思自己模式,发现自己总是思维定势,无法从多角度看问题。比如,今天第一天使用光学显微镜,以我的记忆操作,却怎么也调不出油镜视野,我四年前也经常使用啊,没什么复杂的啊,一个10年的检验师怎么能调不出显微镜高倍视野呢。我想自己调出来,却怎么也不行。我发现自己反复尝试的,只是一种固定的方式,也就是固定的思维。还有一种执着的感觉,我一定要调出它来。不过这种执着很快放弃,只好叫一个同事过来帮忙,他过来后,随意地调整一下光线,原来我一直在视野里,只是光线很暗,低倍转高倍后,光线更暗,几乎看不见了。呃呃呃。我为什么就跳不出固定的思维,去看看光源呢?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因为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另一个组,用的是荧光显微镜,视野比较暗,而且光源强弱是固定的,只需要打开,不用调节。于是,就是这样的思维定势,忘记了光学显微镜基本的调光问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基本都是专注于一点,成了思维定势。记得看过一个小视频,大意是,有四个点,你盯着其中一个点,其余三个点就从视野消失不见了。这种专注,有时是好事,可以避免干扰。可有时,又是致命的错误。钻进一个牛角尖出不来了,好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