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圈了粉,一开始是在头条上偶然刷到剧里的几个视频,谁知道一看就停不下来,于是在视频网站上看了全集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三个高考家庭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家长煞费苦心想让孩子考个好大学但却用力过度,引发和孩子们种种矛盾,最终父母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故事。
三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剧里有一个特别触动我的镜头,就是季杨杨的妈妈刘静在看房子的时候,作为房屋中介的宋倩给她介绍:“租那间房子一家的孩子考上清华了。”
刘静本来特别高兴,正四处看呢,谁知道在一面贴满考试卷的墙上看到那些卷子上面写着大大小小的“我恨”。
刘静震惊之余,更陷入了沉思。
说真的,那些字看起来非常吓人。不知道那个孩子在人前风光的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管是什么原因让那孩子产生那么大的怨气。孩子在卷子上写下了怨恨,就说明孩子内心有恨,而父母并没有及时地疏导。
其实这个小细节也是为电视剧埋下了一个伏笔。
就像那三个高考家庭一样,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却因为用力过度而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进而引发和孩子们的一系列矛盾。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只要家长不责备孩子,把错误看做是学习的机会,那孩子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还能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下,共享一段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一味的责备和嫌弃不会对孩子有任何帮助。
樊登在一次讲座中的回答问题环节,遇到一个中年妈妈提出的一个问题。
那妈妈说她今天逼着孩子来听讲座了,那孩子平时只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学习成绩很一般,她怕孩子成绩不好以后考不上好大学特别焦虑,问樊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完了樊登问她小孩在哪里,那个妈妈一指,她儿子就在旁边。
樊登看了孩子一眼说:“你那会儿考大学考得怎么样?”
那妈妈一愣:“我那时候没考好没上大学,这不是不想儿子步我后尘所以使劲逼他吗?”
樊登说:“那你妈妈现在逼你考大学吗?”
那位妈妈更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说:“我妈?我妈现在肯定不逼了。”
樊登又说:“所以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做呢?你这小孩不挺乖的吗?坐在那里安静又认真地听我们讲话,并没有你说的这么糟糕呀。
小孩子不应该承受大人的这种焦虑,你现在最主要是解决你自己身上的这份焦虑。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孩子,你家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德雷克斯曾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好比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们就没法生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高,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分寸,过度追求完美,就会像《正面管教》里面说的那样:
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沮丧。孩子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一个大人或自己期待的完美而去体验持续的挫折感。
这是很多家长越逼,孩子越不听话的原因。
在我看来,好的亲子关系必定是父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而孩子则能对父母的管教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那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个什么样的理解才算是正确呢?
樊登曾经说过他和他儿子嘟嘟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他跟嘟嘟在小区里面散步,他们看到园丁在给路边的小树加固,就是弄一圈木头把树架着。
那樊登就问嘟嘟了:“儿子,你知道园丁叔叔们为什么要给小树架那些木头吗?”
嘟嘟回答道:“知道,这样就能给长歪了的小树纠正还有加固,让它们长得更直更扎实一些。”
樊登听了很高兴,继续说:“那你平时做得不对的时候,爸爸批评你……”
还没等樊登讲完,嘟嘟就说了:“我知道,那是你在“纠正”我。”
樊登说当时他听了孩子的话特别欣慰,觉得自己儿子特别棒。
很佩服樊登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他把嘟嘟教得特别明白事理,能够对爸爸的管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知道爸爸管教他是在“纠正”他。
就像那些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长歪或者长得不扎实被风吹倒,这就需要外部的力量去干预他,让他更好地成长。
不得不说,嘟嘟非常明白事理,这样的孩子能够处处体谅父母,配合父母的管教,还怕以后不成器吗?
有个五年级的学生,爱跟我聊明星、聊八卦。思想非常成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唯独对学习很不上心,让他做题比上天还难。
那孩子其实非常聪明,学习上的东西一点就通,就是学习态度特别不好。
有一次他学习不认真,我拿他妈妈出来吓唬他,说他要是再不认真就拍视频给他妈妈看。
谁知道一提起他妈妈,他的神情是又恼又怒,说了一句:“别跟我提我妈,她根本就不了解我。”
这个孩子的家长因为常年忙着做生意,从他读学前班开始就把他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很少有时间陪他。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思想比同龄人要成熟很多。看得出他心里对妈妈产生了怨恨情绪,他没办法理解妈妈逼他学习是为他好这件事。
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对他及时地做一个心理疏导,多和孩子谈心,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不应该再一味地逼孩子学习了。
在《小欢喜》里面,我特别喜欢季杨杨的爸爸妈妈。这个家庭很特殊,爸爸是高官,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到离家很远的城市上班,两夫妻把孩子放在外公外婆家,一去就是六年。
回到孩子身边后想把对孩子缺少的陪伴补回来,却发现为时已晚。
季杨杨考全班倒数第二,原本作为区长的爸爸季胜利面子上很挂不住,但他并没有因此对孩子大发雷霆,而是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为了和孩子有共同话题,夫妻俩从孩子喜欢的赛车入手,一起到赛车场体验赛车,去感受孩子内心的热爱。
而李杨杨在父母的感化下最终放下对他们的怨恨,一家人相亲相爱。
好的父母一定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和善而坚定地用智慧感化孩子,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是靠逼、靠大人的威严、靠惩罚去让孩子“听话”。
同样的,能被父母用欣赏的眼光看着长大的孩子,一定也能够处处理解父母,配合父母的管教,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正直、善良、有用的人。
END.
作者简介:伊文,90后教师,在宜兴公众号签约作者。执笔流浪文字江湖,期待遇见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