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4K清晰度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354892/
这是在2016年发表于<发展心理学协会>的研究报告: ‘年轻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孤独, 其程度会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
所以, 如果你向往<老友记>, 或是任何一个后事翻拍版本里 ‘大家伙其乐融融, 手牵着手, 肩并着肩, 共同迈进人生30岁大门’ 的情形, 可以就此打住, 醒醒了! 那过去很难发生, 现在更难发生, 而按照目前的尿性来看, 未来基本就没戏了, 以下是为什么..
我们朋友一定越来越少, 因为...
1. 毕业即失业 vs 毕业即失联
大学阶段, 我们受到 ‘寝室文化’ 的庇护, 身边很少会发生 ‘缺友’ 的情况, 除了个别 ‘感谢上铺兄弟不杀之恩’ 的个别例子, 绝大多数人在这段日子里都是呈现出一种 ‘良性社交’ 的状况.
但好景不长, 一旦毕业, 我们将失去这种优势, 转而该忙工作的忙工作, 该继续深造的继续深造, 该出国的出国, 该回国的回国, 总之, 那种 ‘无明显利益关系’ 的生存状态也会一去不复返..
2. 成为朋友的三大 ‘客观因素’
据社会心理学家们说(话说这个群体貌似也不是什么善于交朋友的货吧..): 成为PY有三个客观因素:
a. 亲密度(近距离)
b. 重复的, 无刻意计划的接触
c. 一个可以让彼此放下戒心的环境
第一个很好理解, 我一说你们就明白了: 朋友你异地恋过吗? yeah, 距离能产生美, 但过远的距离也会产生疏离感, 它则是杀死很多PY关系的头号杀手..
第二个的重点则有两个 ‘重复’ 和 ‘无刻意计划’, 换句话说,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们就不能只和那个人聊一次, 虽然 ‘相见恨晚’ 的确存在, 但一次就成为 ‘Best Friend’ 的例子就实在凤毛麟角了; 另外, 这个过程最好不是刻意计划的, 当然更多情况下, 即使是刻意计划的接触, 也有很高几率成为朋友, 但如果是 ‘诶巧了, 你怎么也在这..’ 的情况, 则更容易让彼此产生好感, 有一种 ‘Fate’ 的赶脚,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第三个则是环境, 上学的时候, 我们对同班同学基本没什么戒心, 说白了大家都半斤八两, 又多少知根知底, 谁防着谁呀? 但如果是陌生的环境, 比如去参加展会, 此时你除了发觉展会特色, 还得看好自己的口袋, 毕竟这年头小偷已经绝迹, 剩下的都是 ‘盗神’, 隔着10米就能取走你内裤兜里的200块钱钢镚, 临走不忘留下 ‘给您把拉锁拉上了, 天冷, 注意保暖~’ 的字条..
3.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再次躺枪? 没错, 就是它, 实际上这里罪魁祸首就是社交网络, 不管是PY圈, 抖因, 总之这些 ‘不需要见面就能交流’ 的方式们, 也正在一口一口的蚕食着我们真正的社交能力和朋友圈. 想想吧, 我们一般都会在朋友圈上看见什么? 没错, 是某人的 ‘高光时刻/Highlight’, 穿着华丽, 捯饬的又gougou, 又diudiu, 要么就是吃着龙肉, 要么就是喝着公元前酿的红酒. 在不少人看来, 这些无伤大雅, 但事实是这也分情况, 无论你是普通人中混的不错的, 还是名人, 或者网红, 很多在你看起来非常正常的分享, 反而会让其他人 ‘感觉很差’, 甚至摧毁他们的自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在 ‘无脑刷了2个小时社交软件后, 心情不但没好, 反而更差’ 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就是 ‘希望感受到自己的生存几率有所提高’, 而绝大多数我们在朋友圈上看到的, 则是他人炫耀 ‘人家生存几率多么高’ 的内容, 这就比较尴尬了..
“我决心戒掉社交软件!!”
这当然没必要, 也不可能, 想知道原因吗, 做好心理准备哈, 答案有可能会让你现有三观受到振动..
我们极极极极难戒掉社交软件, 因为 “咱们这代人的脑回路就是被这样洗过的!”
部分80后, 绝大多数90后, 以及所有00后, 咱们的脑子就是被这种 ‘瞬时正反馈’ 的机制所浸泡长大的. 什么意思?
媒体给我们提供 ‘瞬时正反馈’ —> 我们得到这样的 ‘正反馈’ —> 大脑分泌多巴胺(快乐激素) —> 我们很快乐.. —> 继续寻找这样的 ‘瞬时正反馈’ —> 回路建造完成..
Yes, we are trapped, for all eternity!!
“赶紧说给老子说怎么办!”
关于上面的问题, 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消息要告诉大家, 即: 和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事情一样, 咱们没有 ‘Quick-Fix/快速解决方案’..
这就和很多人在评论老肖恩视频一样(吐槽君: 居然这也能拐到你自己身上, 服了!), “这人说话真啰嗦”, “全是废话”, 等等, 其实老肖恩可以理解这部分人, 他们是奔着 ‘一针灵’ 来的, 是那种 ‘老子就是每天只吃垃圾食品, 窝在屏幕前键盘敲的飞起, 打死也不运动, 你别BB那些没用的, 赶紧跟老子说怎么能有60块腹肌!’ 的类型.
对于这部分人, 我想说: 您还是去关注那些打着 ‘吃一个月营养奶昔, 要什么有什么’ 旗号的up们吧, 等交足了智商税, 再回来也不迟嘛.
The Real Fix..
回到正题上来, 没有 ‘Quick-Fix’ 并不代表着没有 ‘Fix’, 无非也就是时间长点, 过程艰辛点, 而已. 换句话说, 你需要put yourself through some tough sh*t/让自己忍受一些不爽感. 比如
1. 设定主动社交的次数: 圈子越来越小, 但不想彻底孤家寡人? 那就先定个小目标, 这个月一共参加5次社交活动吧. 以老肖恩为例, 作为视频up主和网络 ‘作家’, 我的绝大部分工作就不需要和人 ‘面对面’ 交流, 所以今天所说的所有问题也同样是我在面对的, 于是我最近也是决定要去有意的增加 ‘面对面社交’ 的次数, 比如目前我每周就会去参加至少1次的 ‘meet-up’(正经的约, 不是不正经的约..), 像是和来自不同国家, 地区, 文化的小伙吧们聊大天, 长见识的同时, 还可以交到有意思的朋友, 岂不美哉~
2. 改变社交软件使用方式: 点赞之交可以有, 但实际没什么卵用, 所以与其那样, 不如搞点真格的. 还是以老肖恩为例, 比起点赞, 我更喜欢和人直接约活动, 像是一起吃饭, 健身, 打球, 爬树, 或是单纯的扯淡..总之, 这里的逻辑就是: 虽然技术进步的飞快, 但咱们的大脑却还是那个老样子, 需要面对面直观交流才能更有效得到反馈(VR甚至都不行, 除非你是真的分不清现实和虚幻, 但那也会有新问题..@西部世界).
3. 健身: (吐槽君: 嗯, 我就知道你丫要说这个), 健身包治百病吗? 当然不, 但健身可以辅助改善很多问题, 比如绝大多数商业健身房都有 ‘团课’, 这就非常满足我们上面说过的 ‘三个交友客观条件’, 同一个教室(亲密度), 每周固定时间上课(重复), 以及相对低戒备的环境(你的物品是在柜子里的, 而且去健身房带贵重物品请联系前台..).
总结..
你们要总结, 但老肖恩作品的精髓是过程, 这个真是..简单说两句吧: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交到朋友的机会也会越来越低;
2. 原因有三, 寝室环境的消失, 丧失交友客观条件, 以及社交网络的错误打开方式;
3. 解决方案也有三, 定个主动社交的小目标, 和朋友真正互动, 健身(尤其是团课).
得了, 本期NuttyBeast就先唠到这吧, 希望上述内容能对大家伙有所帮助,
喜欢的话也别忘了 ‘点赞, 收藏, 转发, 打赏’.
毅力不够, 知识来凑, 三分愚乐, 七分干货,
我是老肖恩, 咱们下期见了,
NuttyBeast,Peace!!
参考文献/Reference
Braff, D. (n.d.). Why Does Loneliness Peak Before Our 30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ental-health/loneliness-after-college#3
3 conditions for friendship.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jaceyverdicchio.com/3-conditions-for-friend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