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44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4/15
原文: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
黄帝问:有些人常常哀叹哽咽,这是哪种经气失常所引起的?
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
岐伯答道:这是人体阴分之气血过于盛实,而阳分之气血过于虚衰所引起的。
阴气疾而阳气徐,
具体体现是:阴分之气血,其循行速度相对迅疾;而阳分之气血,其循行速度相对迟缓;
阴气盛而阳气绝,
阴分之气血,其流势洪盛;而阳分之气血,其流势枯竭。
故为唏。
五脏中,肺属阳中之少阴,肺主悲;心属阳中之太阳,心主喜;肝属阴中之少阳,肝主怒;脾属阴中之至阴,脾主思;肾属阴中之太阴,肾主恐。其中心、肝为阳脏;肺、脾、肾为阴脏。若人阴分气盛而阳分气虚,则阴脏气盛而阳脏气虚,因而多悲多思多恐,却少喜少怒,情志压抑不畅,故常常哀叹哽咽。
补足太阳,
因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主阳,且为阳跷脉及阳维脉之经气发源,又挟行属阳的督脉;其路线起始于足小趾,循胫,上股,抵尻,沿背,过项,经巅(头顶),下前额、结于内眼角。可以说其气血贯通一切人体阳分。故治疗阳虚证候时,当补刺足太阳膀胱经,特别要补刺阳跷脉之起源——申脉穴。
泻足少阴。
又因足少阴肾经主内、主阴,且为阴蹻脉及阴维脉之发源,又挟行属阴的任脉和冲脉;其路线起始于足小趾下方,斜入足底前掌之中心(涌泉穴),继续斜行上至足内侧缘之足掌部与足跟部之分界点(然谷穴),绕行于内踝之后,进入足跟,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大腿内侧后缘,上行入脊柱,络肾,属膀胱,还出于前(任脉之中极穴),挟行任脉,至锁骨下缘;其分支上贯肝、膈,入肺,循喉咙,挟舌根两侧;其入肺分支又再分支,出肺,络心,流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可以说其气血贯通一切人体阴分。故治疗阴盛证候时,当泄刺足少阴肾经,特别要泄刺阴跷脉之起源——照海穴。
~~~~~~~~~~
老黄历择吉,2024.8.11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43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