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所言,才全而德不形。老子说:大德不德,小德执德,追求外表的德,无非取利,如此成为自己的枷锁,离庄子的逍遥游相去甚远。庄子内篇层层递进地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大宗师”。
鬼谷子阴符经有云: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修炼如下
第一:五龙盛神法
第二:灵龟静意法
第三:腾蛇实意法
第四:鸷鸟搏击法
第五:伏熊分威法
第六:转圆猛兽法
第七:灵蓍损兑法
庄子文章里一些很难解释字如:道,天,德。简单到没有办法解释,中国人好像都能意会这些字的意义,但你要试着去解释,却发现完全解释不清楚。
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
知天的作为,知人的作为,那认识到了极致。知道天的运行规律,是自然的法则;
原文: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
知道人的行为,以自己的(知:智慧)智慧(知:认识)认识到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知:知识)去研究我们所不(知:认知)明白的道,(用这样的智慧去行为)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寿终正寝而不会到中途而夭亡:
黄帝内经,实际不是一部医书,而是一部人生哲学,教育人怎么思考,生活,整部黄帝内经就四个字:应天之序。做到了就不会夭亡。
原文: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这样智慧就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使如此,仍然有隐患。想用我们认知的理论体系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那这个认知却是没有确定性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天道不是我的认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是天道呢?
原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除非拥有真人的智慧才有真正的认知。什么叫真人? 古之真人是不执着得之多少,不会称雄论成败,不会为自己去谋利益。像这样的人,事过而不悔,事成而不得意。像这样的人,登高不会胆怯,入水不濡滞,入火不焚。这智慧就能够升华到极致这样的真人才会入世坦然而处之。
原文: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睡觉不会乱梦,醒来不会烦忧,饮食不挑,气息深幽。真人气息出自脚根,常人气息只在喉间。一但被委屈降服,就会喉咙堵塞不能言其状如呕吐。嗜好欲望太执着的人,他的秉性智慧太过短浅。
原文: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古之真人,不会喜生,不会厌死,出生不喜,入死不拒,悠然而去,悠然而来如此而已。不忘所来,不求所去,随遇而安,生死自然轮回,这个就叫顺其自然,不会以人胜天。这就是真人。
原文: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如果这样的人,他的心神,必定宽容平静,面容质朴。冷寂如秋,温暖如春,喜怒如四季自然变化,与事物相交适宜而不用智慧去专营。
原文: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所以圣人用兵(征伐),灭了他国也不失民心,利益恩泽给与万民,不是因为自己的爱。所以刻意取悦某物,这不是圣人(所为)。有亲疏之别,不是仁,寻求有利的时机,就不是贤人。利害不明,不是君子。获取名利而失德,就不是圣人的学生,为了执念而亡身也不愿意寻求真道,就不是能够执政的人。
原文: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如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都是被统治的者统治着,迎合别人才得安逸,不能按照自己意愿而能得安逸。
原文: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古之真人,他忠义而不结党,能似乎不足而不能承担。他的观点独立而不固执,展开观点谦虚而不哗众取宠。和蔼的样子好像很喜悦,行为处事都好像是不得已而为之。汇聚亲近我的悦色,相交于我的品德。严格遵守人世法规。自由遨游他没有丝毫被限制,处事行为好像很封闭,不经意地就忘记他说过些了什么。
原文: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以刑律为体,以礼教为辅翼,以识时务所需,以德化为遵循的标准。以刑律为体的,宽裕其刑律。以礼教为辅翼的,可以行于世间。以识时务的,不得已处事而为之。以德化为遵循的,常说有足就可以登山,而大家也认为要勤行的。
原文: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所以把好的归为一类 把不好的归为一类。相同一样的归为一类,不同一样的归为一类。万物归一的是与天为徒,万物不一的是与人为徒。明白天与人不相矛盾争胜的,这才称的上真人。(既能明白天道运行规律,又能遵守人世处事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