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厦九九
一
昨晚,我去了游泳馆,开启了今年的第一游,其实我去年就学会了游泳,但昨晚,我真的够呛……
去年7月,我找王先生当教练,上了4次游泳课,终于可以一次性游>25米了,我就一副超有成就的姿态在朋友圈向众人宣布,今天终于学会了游泳。终于应了之前制定的目标:夏天学会游泳,而且还是第4次课就学会的哦。
王先生是何许人也?一个通过请教号称二级运动员的同事,刚刚学会游泳的人。为此,我非常得意,也很佩服自己,一个执行力强,学习力强,悟性高的阳光励志形象,在心中勾勒出来(我能从学会游泳这件小事想到这么多光环,也是醉了),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But, Who cares?
要知道,小时候我曾因为凑热闹围观水蛇,不幸被某个没长心眼的家伙推了一把掉进那个水蛇所在的池塘,我吓得魂飞魄散拼命挣扎,被人拎起来时,已呛喝了几大口恶臭的水。虽说没有患上恐水症,对下水还是有一点小阴影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阴影,在我说学会游泳这件事中,隐瞒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不会在水下憋气,每次游泳都必须用鼻夹。
昨晚,和往常一样做好了游泳准备,下水前鼻夹怎么都戴不好,下水后也老是掉,还呛了水,鼻子喉咙都难受,我无比泄气。王先生鼓励我,如果不学会憋气,以后你掉水里还是不会游,为了往后能救自己的命,也要好好练下憋气啊。
其实王先生当初在教我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还是要学会憋气才行,我觉得一时半会儿学不会,加上害怕呛水,就一直逃避。可学游泳,我是为了什么?“为了往后能救自己的命”戳中要害,之前声称自己学会了,是真的学会了吗?只有自己知道!
好歹自己也是会游的人,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于是,尝试着克服内心的小小恐惧,慢慢把头埋到水中,试着用鼻孔往外吐气,起来的时候总是有水倒吸回鼻孔,很难受。但为了自己,为了真正学会,我一遍遍尝试,一晚上都在埋头-吐气-抬头-吸气,最后竟然可以丢掉鼻夹游个20米了耶。但我还不能说自己学会了。
二
其实我昨晚能下定决心,一遍遍练习憋气,也是前几天受了一件事的影响。事情是这样的。
在月度会议上,在反馈工作中看到的问题时,老板提到了之前发给我们的一篇深度好文,叫做《认知模式的影响》。她问,这篇文章你们人人都有,有人会反复去看吗?在座的各位有几人看了3遍以上?没人举手。她再问,那有几人看了2遍?2个人举手(没有我)。
她继续说,你们问问自己,你们是真的在为自己的成长学习吗?还是只是装装样子学给别人看,为了刷存在感?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不是看完就完。你连要点和内涵都记不住,怎么可能会用!?你们认为好书应该读几遍?你们会反复读吗?会反复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吗?
虽然有一种上学时候被班主任上思想教育课的即视感,但真的很有道理有木有?!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有所成,为了自己的成长。不是为了学给别人看,用“学”这个形式来刷存在感。
比如今天看了什么书,明天学了什么乐器,后天又去做了什么运动,发个朋友圈,或聊天说起来感觉自己棒棒哒,但你还记得今天看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那个乐器是你真的想学而且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程度的吗?那个运动项目你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三
我们身边以学习的名义刷存在感的人很多,我包括曾经的自己。我希望当我们在学习一件事物的时候,能时常提醒自己,你是真的在学习吗?
我不排斥在学习新鲜事物或看完一本书,发个朋友圈写写自己的心得什么的,也不排斥你晒出自己的目标、计划和阶段性成果。因为写你的心得是输出,强化学习成果;晒你的目标、计划和成果,有助于满足成就感,找到动力。但所有这些,前提是有助于你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学了会用才算。
最怕的是什么?你只是在图书馆翻看了几页书,就拍个照让全世界知道我今天看了一本书,然后你就开始刷朋友圈找存在感。书还是那本书,你也还是那个你。
忘了是谁说的了,其实你不需要那么多存在感,最高级的存在感,是你的每一次在场都有价值。存在感不是靠刷出来的,我们也不需要存在感来生活,你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存在感其实并不存在(很拗口,要认真读读哦)。
千万不要用学习这件事来刷存在感,因为它很容易露馅,就像被老板发现很多人都没有重读那篇文章一样,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反映出的认知模式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自己,没有改变,没有成长。它会反映在你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
为了让你的每一次在场都能有价值,而不只是存在,把时间和心力放在真正的学习上吧!让每一次学习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