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学到一个高级的词“情感的流动”,似乎在表达流水式的畅通感一般,不过仔细想想,这是种令人舒适的方式,你来我往舒心畅快,就好比一股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不过这种方式太理想,交流容易卡点的情形太多了,多了、少了、堵了、泄洪了……似乎没有一种是令人喜欢的,有种在鼓吹某种神学的样子,把握好这个度就是流动起来的关键点。反之就有话题终结的倾向,没人喜欢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如此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高级技能,想要get得不断升级,而且这个量确实不好把握,这种双向的来往,不一定完全一一对应,量是不同的,方向是动态的,但是怕就怕没有水源,或者水源卡点了,假如几次不通则容易让这条流动堵起来,就要黯然落场了。
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你理我,我理你,就像“你拍一,我拍一”,每一次掌声响起来都是交流的反馈,且不说拍得响不响、爽不爽,能拍掌能听响还是件挺过瘾的事情,只是我们似乎很久都没有如同少年般肆意的拍掌了,也便渐渐忘了拍掌是件有来有往的快意之事。
也有些时候,我们积极地在拍掌,只是没有回应,就如同打在了空气中,无声无力无用,或许无形中便生成了失落感,有了几次之后就会有不通之虞,就好似“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原本的路没人走也就杂草丛生,然后没路了”。
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发小、闺蜜在读书、工作后,随着大家去到不同的地方或者忙碌的程度不一,最开始可能还会特意约一约、聊一聊,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越来越低;又或者是在某个时候其中一方不再回应或双方“默契”般的沉默,时间顺势接手,完成沉默的酝酿,最后便形同陌路人。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能会说,既然最后断了联系,表明这段友情不值得维护,不管是先维护才会联系还是先联系才需维护,没有人能说的清楚,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乎是一样的无解之题。
而在另一种关系中,这样的情形更易发生,交一个新朋友,最开始可能是从餐桌开始,但两个人认识需要熟悉的时间、磨合的代价,同时沉默也一直在其中不安分地跳动着,给开拓出一条道路、拍响巴掌增加更多困难,让人更容易不想浪费时间而选择放弃。
交个朋友如此之难吗?是的,就连亲人之间都很难有亲密的沟通,或许家常的寒暄让彼此都不费吹灰之力,但是终究归结于我们懒得挥起手掌,与下一个手掌达成互动,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