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这个原则好像很简单。在现代社会,孩子都很金贵,不管谁家里的孩子,都被当宝贝一样疼着,怕他磕着碰着,怕他受一丁点委屈,怕他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受最好的教育。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往往占大头。现在的父母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你能说他们不尊重孩子吗?还真就不一定。因为尊重和注重是两码事,刚刚说的这些行为,只能说明家长注重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并不能说明他们尊重孩子。那什么样才是尊重呢?主要有两条:
首先,是要尊重孩子本来的模样,让他们的生命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每个孩子的禀赋、生长的节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在某些方面发育得更慢、表现得更弱,比如语言、逻辑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等。父母需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禀赋,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总是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要相信孩子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成长起来。
其次,是要尊重孩子是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人,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啥意思呢?我们知道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这句话主要是在提醒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起到坏的示范作用。这听起来好像没错,但它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那就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看成是自己创造的一件作品,认为孩子除了延续自己的基因之外,还要延续自己的人生目标。家长一旦这样想,很多动作就会变形,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会用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绑架孩子。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逼迫孩子从小要练钢琴、练舞蹈,每天必须练够几个小时才能休息,孩子可能压根对这个不感兴趣,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必须要练。到最后,有的孩子可能愤怒得去砸钢琴,去跟父母对抗。
又比如,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很多家长觉得一定要报考某个城市的大学,或者一定要选择某个热门专业,但其实孩子可能根本不想这样选择。一些强势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虽然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但是始终不感兴趣,这样是不可能学好的。
尊重孩子的意愿非常重要。书中强调,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是拥有自主意识的人,他们可能会与父母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果父母用自己的经验去为孩子规划未来,很可能会是错的。父母要尊重每个孩子独有的天赋和个性,父母的职责就是支持孩子发现并且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从事哪种职业,应该过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