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描绘的便是元宵节的盛景。正月十五元宵的热闹之后,标志着春节的结束,正月十六也预示着新一年劳作的开始。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随着年的落幕,那些远赴他乡打工的人们开始整理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程。他们带着家人的叮咛和期盼,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不安,踏上了漫漫征途。而留在家乡的人们,也要开始新一年的春耕播种,期待着来年的丰收。十六这天大部分地区都有“散百病,踏春”的习俗,正月十六,约定俗成,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到野外走一走,到热闹地方看一看。始于明末清初370多年来匀有十六“百病散”的习俗,普遍盛行。最早是限于妇女的行动,给长年累月不敢站立于人前的妇女一次见世面的机会,仅限于晚上。《清嘉录》说:“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后来,“散百病”逐渐扩展到男女老幼,“散”的时间也移到了正月十六的白天,逐渐成为中老年人晨练游春养生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