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总结(四)
一、如何战胜拖延症?
想要战胜拖延症就要了解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关于拖延症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于完美本身的追求,一方面是我们希望事情可以一次性解决,而不是分段解决,即我们希望实现从0到1的圆满。但是如果抱有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以及一口气的实现从0到1或者从1到N,拖延就必然产生,因为很多的事情的现实和你的期望并不是相同和一致的,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冲突越大,对你行动的拖延也会越多。所以,想要战胜拖延症,首先需要的就是避免完美主义和一气呵成,事情需要慢慢的做,事情也需要通过不断的修改进而达到完美。如果可以接受这种不完美,那么,拖延症的一大障碍也就消失了。
此外,产生拖延症的另一个原因是“相信明日可以解决”,明日总是解决任务的好日期,明日总是会有集中的时间、明日自己总会有一个好的状态。所以,拖延症因为“明日”这个借口也就产生了。对此,解决的方法就是“今日事,今日毕”。这个道理说起来还是简单,具体做起来应该是怎样的呢?我的感受是灵活的应用“今日事,今日毕”。何为灵活的应用呢?对于一件事情,一定要开始去做,无论今日的时间是否允许,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启动。因为一旦启动也就没有了自己假象的困难,而是如何解决关键的实际问题,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且即使没有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也会让自己对这个问题本身形成一个基本的处理脉络,且因为自己已经付出了时间的沉默成本,那么,这件事情的完成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此外,对于拖延症还有一些小的技巧可以学习,例如拆分问题本身,将大的问题拆分成小的问题,然后一一的去解决,可能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一个大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二、如何高效的阅读?
对于读书,最有效率的方法即是基于“刚需”去读书。例如基于工作我们即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我们急需的知识,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用身体去读书,用身体读书便是去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身体对于关键字词的领悟,这种领悟会让我们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不仅仅是体验一种虚构的环境。
三、如何锻炼自己阐述观点的能力?
阐述一个观点本身的能力一方面是基于自己本身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基于自己对于观点表述本身的刻意练习。关于理解能力需要的是读书和思考,这一点需要的是积累,而关于观点本身的表述则不是积累的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语言的问题,例如在30秒内清晰的讲清楚一个观点,
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训练本身可能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在30秒内讲清楚一个观点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可以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那么,30秒内讲清楚一个观点,是对对方时间的最大尊重。
四、如何实现长期的学习投入?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持续的事情,短期的学习不会让你获得太多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东西。而长期的学习则会真正的帮助你提升自己,但是长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获得真正知识的人是少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可以持续下去的人本身就是很少的。
那么长期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答案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且衡量自己学习的尺度不应该以“日”为单位,而是以月或年为单位。即想的可以无限大,但做的时候需要脚踏实地。
此外,长期的学习和短期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也是较富有的人和穷人之间的差别所在。
五、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在“舒适区”安逸,也不要在“恐慌区”懊恼,应该在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练习。一旦掌握,就应该更上一层楼,而不是选择安逸。
而在“学习区”的刻意练习需要做到的就是划分有针对性的小模块,逐步练习,不要期待一鸣惊人,而要相信量的积累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