卾西北汉江东岸丘岭地貌的流水镇雅口乡有一个小村庄叫南冲。南冲坐落在一个丘岭向西南伸延的尽头山脚下方。村子南北向东延伸是两条冲地。至下而上是一层一层的不规则的庄稼地。站在山坡上向两边看,就象是两个五彩缤纷的彩梯放在两山之间。村子面向西是一片相对平缓的开阔地,全是庄稼田。村子南北各有一条顺山而下的小溪。村子南边有一个小庙,据说是一坐土帝庙,小庙就掩隐在一片小树林里。整个村子的南面北面东面都是树林和竹林环抱着,村子的前面排着两个平展的稻场,稻场前面是三口堰塘成品子型竖摆在村子的前面,两个稻场的中间是一个石碾子。村子的中间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青砖小瓦结构的房子,两个小方院上下错层在半米左右,最后面的正房高出院子有一米以上,院子的前庭大门楼很漂亮。大门的门方、门坎、横旦全是青石作的,门前有两个石鼓,还有两个坐式的石狮子,很高大雄伟。村子里住了不到十户人家。1950年农历6月13日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王姓人家。我的父母都是穷苦人出身,父亲很小就没有了父母随叔父长大的。我们家住在第二个院子的北边厢房里,是解放后分的好家的房子。
南冲几乎是四面环山,只有西北处前行是一片平原直伸到汉江岸边。这片平原不大,受四面山丘的环抱,边缘很不规则。站在村前灵庙山上向西北远眺这片平原就是一块不规则的小盆地。每个山丘的脚下都伸出一条小溪纵横交错汇集到环平原流向的c字形的小河中,再缓缓地从西北的两山中间流向汉江。五十年代的南冲非常自然环保,是一个美丽的山庄。小时侯记忆中,南冲到处古树参天,房后的树林中有很多黄年头树,都是几人抱的大树。最难忘的是村南的大皂角树,树干直径有一两米粗,很多树根裸露在树的周围,高低不平,人们都把树根当板凳坐。树的枝叶茂蔑,象一把巨大的雨伞立在稻场旁。四合院门前的大稻场的前面是一口大堰塘,稻场边与堰塘边是一条长长的水竹带,里面髙高地矗立着三棵大树,一棵榔树,二棵秋树,直经都有四十公分左右。榔树每年开一次花,是淡黄色的小花,做米饭吃别有一番香味。这个树种现在可能绝迹了。堰塘对岸的堰埂上和田埂上有七八棵梨树,有珰山梨,御花甜,黄麻梨。每年夏天,三口堰塘长满了荷叶,荷叶中盛开着鲜艳的荷花。一到晚上,村子里的人们喜欢拿着凉蓆到稻场上乘凉,感受着大自然的凉爽。小孩们在稻场里追逐,玩耍,扑捉发亮的萤火虫。微风吹着荷塘的荷叶飘出阵阵的青香,荷花随风发出淡淡地芳香,还不时传来荷塘里鱼儿戏水的响声。树上的知了声、草丛中的蛐蛐声、青蛙的咕咕声、南山崖中狗獾的叫声、猫头鹰的叫声,汇集在一起,就象一场美妙动听的交响音乐盛会。
村子正前方穿过庄稼地,就是横在村前的灵庙山,也是附近最大的一座山。山的东面有段与地面成直角的截面,近似武当山的南崖。绝壁顶部中间横伸出一颗针叶松树,松树的枝叶呈半圆形展开,就象一把巨大的半圆形纸扇盖在绝壁的上方。山的绝壁中间,有一个方形人工凿的洞,洞的两侧伸出有五十公分长的类似古房屋山墙屋脊上的龙头装饰物,就象一座小小的寺庙悬挂在绝壁中。洞中放有各种神塑,据说后来有人在这里许愿,还得以实现了,灵庙山也就因此得名了。山上大多地方长的是山茅草和一些小杂树,很少有大树。遍山都有野山楂树和野枣树。到了夏秋,山楂树结满了山楂果,有红色的,暗红色的,还有黄色的。黄色的我们叫它糯山楂果,比别的山楂大,还好吃。枣树上的枣子成熟期不一样,枣子的颜色也不一样,青色的枣子成熟期不夠,但可以吃;青白色的枣子基本成熟,但甜度不大;全红色的枣子最好吃。那时大人,小孩空闲时就上山采摘山楂果、枣子回来当水果吃。
灵庙山脚下也有一条小溪流向C字形的小河。这条小溪在所有流向小河的小溪流中算是最长最大的一条小溪。小溪落差大的地方或是弯角处,经过多年洪水的冲刷,形成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深浅不一的小水潭。这些小水潭就象镶刻在小溪上的一个一个的明亮的宝石。整个小溪的底部铺満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鹅卵石。溪水清清的,缓缓地流动,一眼就能望到底,不时有些小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戏水,较深的水潭虽说见不了底,但水是很清的,看上去清清的,篮篮的,绿绿的就象一面面洁凈的镜子。那时农民在地里干活,口渴了就在小溪里用手捧上几捧水就喝,喝罢了长出一口气发出满満的感叹声。那时小溪的水,甜甜的,凉凉的,比现在的矿泉水都好喝多了。在灵庙山尾部处,有一个较大较深的水潭,每年夏天我就和村里的几个伙伴,有时也有大人到这个水潭里游泳,跳水,比快慢,比潜水,比远近,玩地非常开心。小溪下游的小河水面很大,很深。因为落差小,平常看不见流动。小河连接汉江,河中有很多鱼类,附近的人经常到小河边撒网捞鱼,偶尔也有别处的人挑着双排小船,船上站着几只鹰来到小河边,将船撑到河中,用撑杆击水驱赶鱼鹰下水捉鱼。主人把每个鱼鹰脖子上都给套了一个环,鱼鹰在水下捉到鱼后,含在脖子里,浮出水面,主人将鱼从脖子里挤出放在船上,鱼鹰继续下水捉魚。鱼鹰很聪明,在水中遇到大鱼,就有两个鹰一起抬出水面,主人就用操网操起放在船里。有时遇到特别大的鱼,就有一个鹰浮出水面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发出信号,然后三、四只鹰一起下水将魚捉出水面。我七、八岁的时侯也喜欢捞魚摸虾。那时社会上根本没有买卖捕鱼的工具,都是靠自己制作的工具。我那时砍了一些水竹,用火烤,把竹杆稍弯成弓箭形,把縫衣服的针用火烤后弯成钩形,绑上线,再把线绑在竹稍上,这个钓鱼钩就算大功告成了。我每天下午天快黑时挖丘蚓,把丘蚓穿在钩上拿到河边,把钩放在水里,把竹杆插在岸边,一次挿上十只钩,到第二天一大早去收钩取鱼,总能有不少的收获,有黄咕,小鲶鱼、白条、黄鳝、泥鳅、小黑魚,等等都是一些嘴馋的小杂鱼。
汉江在南冲村的正前方,西行三公里左右就是汉江的东岸。岸边平缓,全是沙滩。不涨水时沙滩到水面的边缘有一两里路的宽度,长度顺江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汉江东西两岸在宜城境内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延伸至东西两山的脚下。汉江的沙是非常细'的青沙,颗粒比粗玉米粉的颗粒还小。整体的沙滩呈灰白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银白色的光点。整个汉江就象一条弯弯曲曲的银白色的飘带穿过宜城境内。汉江的水流经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平稳,只要是没有大风,江面上没有太大的浪花。汉江在没有修建丹江大坝之前是一条非常繁忙的水上运输线。儿时的记忆,那时汉江上大多是大大小小的木帆船,很少有机动船。这些木帆船,一年四季日夜挂着白帆上下穿行,一片繁忙的景象。这些船,不管是逆流上行,还是顺水下行都挂着白帆,借助风力加速前行。一船一帆,船体大的也有一大一小两个帆板。船工们都是很有智慧的人群,个个都有借助风力行船的经验。在汉江上,只要有风,不管什么风向,他们都可以通过调整帆板的角度,借助风力的推力快速前行。有时遇到没有风的天气,有些载重量轻的小船就划漿或用竹搞撑船前行,载重量重的大船,大多是畄一个掌舵的在船上,其他人都下船拿出长长的纤绳,纤绳头有若干个套环,一人一个套环挂在肩上,脚蹬着地,两手交换着抓住沙滩,一步一步向前奋进。住在汉江边,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江中百帆穿行,看到划漿的、撑犒的、拉纤的逆流上行,听到船工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南冲,美丽的南冲,富绕的南冲;南冲,儿时的记忆,永远的记忆;南冲,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