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鸽,放飞希望
文/燕赵北羽
为什么会有战争?是不是因为它是和平的孪生兄弟?为什么大家都高喊热爱和平,背地里却策划着一次次杀戮的阴谋?战争的本质就是掠夺,是人性贪婪的体现。我们不要害怕战争,也不要报怨战争。没有战争,自然也不会有和平。这个时候,主题是掠夺。人,显现的自然属性。没有证据,只是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战争的阴影,从未走出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会有和平?战无所战,自然不战。得失已明,不必再战。和平,在荡尽硝烟的战场中,如曙光乍现,生机油然,潜移默化。这个时候,主题换成了:珍惜。人,显现的社会属性。
《第94只风筝》就讲述了一个战争的故事:巴以战争的阴云下,影响了双方的后代子孙。平民,也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甚至付出生命。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在正面战场、游击战场中进行着各自的行动。于是,阿拉伯人的穆罕默德失去了生命,以色列人那个带蓝色围巾的女孩儿失去了下肢。人民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怨。
仇恨,要不要报复?报复,有没有终结?作者沉重的笔触,描写了在巴以交战之中,两国人民悲痛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困顿、死亡、报复和血腥。所有发生的一切,注定了是战争的必然产物。
作者采用明线,先是对放羊小弟赛德发生了疑问,但是偏偏这个小弟居然不会讲话。更换章节,就是这个放羊小弟的内心独白,是对哥哥穆罕默德的追忆。再之后,通过放羊小弟的“废话叔叔”让我们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此时,作者为我们内心的希冀埋下了引子。放羊小弟的风筝是哥哥最拿手的游戏,在哥哥被子弹击中临终时,风筝也成为了小弟对哥哥遗愿的继承。小弟在山坡上故意放飞最爱的风筝,他在放飞的是和平的使者。同时,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作者描述了一个我们都想见到的结局,连续两年之内小弟放飞到占领方地区的风筝,被占领方的平民收集,他们也在放飞着这些风筝,希望,在萌生。我们欣慰的看到两国的人民都欢乐着笑着,似乎前嫌尽释;一直哑口无言的小弟,也发声欢笑了;之前开枪击杀哥哥穆罕默德的军人,不也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吗?这是真实还是幻想?如果是真实,这种欢笑又可能保持多久?
关于战争,我只能有点点儿浅显的认识。比如,我们到底为何而战?因何而战?当交战双方走的太远的时候,当局者,往往容易忘记战争的出发点。即使站在高处回顾,在那时空遥远的前夜,那个出发点还清晰吗?
故事的后记,似乎也是与作者的出发点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我要努力去展现那些个体的生存状况,那必然是他们人生中最为苦难的时刻。另一方面,希望虽然渺茫,我们依然能够撇见些许希冀的微光。矛盾,也许是有些矛盾。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巨大矛盾的存在。附属于其上的小小人类,怎么可能会没有矛盾?
这里,是我喜欢的冷眼,与后记执笔杰里米.鲍恩相同。我们都希望和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战争的存在。
和平与战争,永远携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