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的说说法了。
我想,以苏东坡先生的豁达,大概不会像我这样斤斤计较这些事情。
但是,我还是想普及一下。
这件事从哪里开始说呢?
先从张先开始讲吧,就是那个写出“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张先。
张先,字子野。
这个老头精力还是很旺盛的,年逾八十还纳了一个小妾。
然后就有了下面这个荒唐的故事:
张先八十岁纳妾以后十分高兴,宴请宾客亲朋,苏轼作为张先的好友自然在邀请之列。
席间张先十分高兴,张口就做了一首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一听,呦呵,还挺有乐趣,于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就张口附和了一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我也不知道谣言是怎么传开的。
反正这个荒唐的故事一传开,有人夸赞苏轼真性情,也有人说苏轼好猥琐。
真性情也罢,好猥琐也罢。
苏轼最大的委屈不在于这里,而在于“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压根就不是他写的啊。
且不说苏轼作诗,单就是第一首诗,张先的水平如果能写出如此不合格律的打油诗,也愧对他那么多诗词被选入课本。
更何况,我们翻开《苏东坡全集》,压根就没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影子。
但是这能证明苏轼没写过这首诗吗?会不会是收录的人遗漏了呢?
不可能。
因为张先年逾八十纳妾这事是真的,苏轼和诗也是真的。
但是苏轼和诗却不是上面那首,而是下面这首: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宋·苏轼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所以,苏轼对于张先纳妾这事写的诗是上面这首七律,压根没有写过什么“一树梨花压海棠”!
而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出处考证,我看了祝淳翔先生的《也谈“一树梨花压海棠”》和陈福康先生的《也来谈“一树梨花压海棠”》两篇文章。
按照作者的考证,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最早出现在明末,多见于各种笔记小说,也可能是化用了来自元稹《白衣裳》中的那句“一朵梨花压象床”,原作者已不直到是谁。
那么为什么会把这句诗跟苏轼扯上关系呢?
祝淳翔先生认为始作俑者很可能来自台湾。
一九八五年的时候,台北有一家出版社叫做庄严社,这家出版社出版了姜涛主编的一套传说集——《中国传奇》丛书。
这书成了台湾岛内各中小学的课外教材。
在此丛书中第九卷的《文学艺术家传奇》里收有“苏轼轶事”,那时便有了一出苏、张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曲目。
由此看来,这家庄严出版社一点都不庄严。
之后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这个故事得以飘洋过海,传到了大陆。
而当今互联网络的普及,更使它呈现爆发式传播,很快便充斥于今日的各大营销号,终致遗患无穷之地步。
名人轶事未必是真,如果要传播,请先考证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