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苏菲要去革命了。
她因为把一件毛衣丢了,害怕母亲打骂,所以决定和同学要一起去革命。
在部队里,入到文工团,充满干劲、活力的田苏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丢人,什么节目需要就去什么节目,渐渐地经常饰演一号女英雄,得到了都旅长的喜爱。
田苏菲其实并不太会演戏,在她母亲眼里看来,“人没上台胸脯子先上台,人下了台屁股还撅在台上”,纯粹是作怪,演什么都很夸张。在以后,她的丈夫,女儿都不喜欢她的表演,甚至觉得丢人。也许唯一真正喜欢她表演的就是那个都汉都旅长了。能够在她表演时热泪盈眶,能够看了她那么多场戏,能够在临终前还给她调去一个营支持她演出。
都旅长喜欢她,可是田苏菲不喜欢他。但是人们都觉得能够和一个旅长结婚,真是天大的喜事,而且为了母亲她也可以委屈自己。都旅长本来都要和她结婚了,因为部队去剿匪,暂时要离开。都旅长担心自己死了,让田苏菲守活寡,所以暂时不娶她了。
她就在这个时刻,明白有这么一个男人,事事都为她想,把她看得比他自己重。
田苏菲喜欢的是欧阳萸,一个十四岁干革命,出身于上海世家,有着艺术气质的文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看到他写的字,看到他的英俊,便陷进去了。欧阳萸和她简单的几句话,她都能从里面挖掘出对她各种的在乎。甚至为了他去背字典,去洗被子,去拒绝都旅长。而这,都只是田苏菲一个人的单相思。
晚年时小菲想,她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一刻看着欧阳萸走去的身影更动怜爱心。她在青年和中年时一直看不透这点,总认为她爱他风度,才华,相貌,崇拜他学问渊博,欣赏他愤世嫉俗,但她对自己真正悟透,要在白发丛生,撒谎撒得不错的时候。
女人一旦对男人动了怜爱就致命了
欧阳萸是一个“集狷狂、柔弱、放荡不羁、细致入微于一身”的人,他很容易让身边的女人都围着他转,“只要他暧昧一些,不时赏她们一点点体己感觉就可以”,同时,他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不会过日子的人,生活和日子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一个适合白头偕老的人。而田苏菲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
欧阳萸爱上了别人,一个能够和他对等的人,可以谈得上话的人。可这时,田苏菲已经有了他的孩子。好在,欧阳萸还是负责任的,为了这个孩子,和那个女人分手,娶了田苏菲。
婚后的生活谈不上幸福。欧阳萸也给她买很多衣服,但在田苏菲看来,无非是将她装扮成另一个他爱的女人。气质这种东西,不是一两天可以培养出来的,小城市和革命部队里培养出来的田苏菲无论如何做不到大家闺秀的那种知书达礼。
田苏菲知道欧阳萸是不爱他的。他可以轻易的吸引很多女人,可以很容易的喜欢别人。他可以很直接的向田苏菲承认,自己喜欢了别人。“她非常善解人意,谈话也机智。话是不多,不过都有见解”,而这些,都是田苏菲没有的,欧阳萸甚至话都很少和她说。
他从来没有痴狂的爱过小菲,这点她比谁都清楚,他窝里窝囊地接受她痴狂的爱,他让她称了心,让她从头追求到底,爱痛快了。
田苏菲同样可以吸引很多男人,她是很出名的,话剧团里的红人,可她只爱欧阳萸。
她爱他至死。世上再找不出一个女人能像她这样爱他。
她可不相信世上有任何一个女人会真对他好,真拿他做致命的心爱,就是有也不可能从一而终。从一而终的爱他这么个危险人物,总在闷声不响地惹祸,太不容易了。
是啊,田苏菲爱得太不容易了,然而她还是舍不得他,她心疼他,也有吵闹,矛盾,可是最后依然放不下。甘心的接受着丈夫的伤害,一次次的背叛。用现在的话来说,田苏菲甘心犯贱。
田苏菲想象着,他一个人在家,或者被下放到农村,身边总有那么个女人缠着他,她为他们编排着浪漫的剧情,小河边,小树林,手拉手,谈着诗歌,理想,甚至“把他们房事姿势都想好了”。而田苏菲的确猜对了很多事情,在第一次见孙百合时,她就感觉到因为孩子欧阳萸忍痛分手的那个女人就是她。也许才是她拆散了一对合适的恋人。
女人爱到小菲这份上,大概就通灵了。
身边也有一个男人开始追她,田苏菲没有坚持住,这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她想要在他身上寻找到欧阳萸的影子,可是没有。甚至是为了报复欧阳萸,她陪他玩着暧昧。
等到欧阳萸回来的时候,她知道自己依然是那么的爱他。欧阳萸毫不在乎她是否犯了什么过错,他什么都明白,可是提都不提。甚至她用这件事试探着去刺激他,都没有反应。田苏菲想要的那么一点嫉妒,他都懒得给。
女儿是最明白的,她夹在两人中间,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父亲和母亲并不是一路人,怎么却会一直走到今天,如果没有她,这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
妈妈,你爱得太笨,就跟在台上演戏一样,牛劲都使出来了,让人看起来笨得慌。
孩子清楚的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是不正常的。
母亲爱她,是把她作为父亲欧阳萸的小号翻版,“那无法彻底伸张,释放出来的激情,她把它释放到女儿身上。”
父亲的爱更为残酷,“她是父亲必须和母亲结合的原因,因此父亲是恨她的,至少是怨她的。没有她,他不至于失去自由,因为他恨自己的女儿,他为这恨而内疚,他为内疚而爱她。因此,他对她的爱,只是变相的内疚。”
女儿是像父亲的,说话行事都和父亲一样,也和父亲一样的聪明,琴棋书画,一学就会。但她也和母亲一样,爱上谁就是谁,一爱就是一辈子。
之后的日子里,饥荒,文化大革命都来了。欧阳萸自然是被批斗的对象,他与人们顺应的潮流本就格格不入,却又无力改变,既不愿意去做大多数人,也不愿孤身一人。他是矛盾的,不快乐的。
他是笑着发怒,笑着悲哀,同时他又害怕如此背叛下去,会众叛亲离,便在表面上拼命做的与多数人相同。
田苏菲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实在没有办法了,她的母亲放下自尊去和别人借钱。两个人变着花样去做各样的食物,省下各样食物来给家人吃。唯独欧阳萸置身事外,一切都似乎和他没有关系,冷漠的让人厌恶。可是田苏菲真就心甘情愿的做着一切。他下放到农村,田苏菲每月带着省下来的食物去看望他,他回到家里,每天都有一大群文人去拜访他,她又为他们准备吃的。
不论世事怎样变幻,日子还是得照样的过,饿了得吃,困了得睡,什么都能乱,日子不能乱。田苏菲就这样操持着菜米油盐,过着难过的日子。
再后来,生活又慢慢重新好了起来,不再为一口吃的而绞尽脑汁。好像谁都没有变,还都是过去的样子。都汉直到临死前还和过去一样喜欢她,帮助她;女儿还是从来不听她的话;欧阳萸还是爱着别的女人。但是哪里又好像都不同了。就像是生活的这个城市,马路两边依然都是乘凉的人,老老少少,打牌的,聊天的,依然的肮脏阴暗,但不同的是这里面不再有母亲了。
故事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暮色变成铁灰。树变成黑色。人影是最黑的。他把她的胳膊拉紧一些。
很温馨的一个画面,两个老人漫步在黄昏中。一辈子也即将走完了,磕磕碰碰什么都经历了。这么长时间都过来了,两人也早已习惯了彼此,有没有爱似乎都无所谓了。或者欧阳萸也是爱田苏菲的,只是深埋在内心,已经忘了如何表达,而田苏菲也在这样付出的爱中捕捉着,享受着那些微的爱。
整个故事的背景建立在那一段新中国的历史当中,革命成功初期,土改,饥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等等的事件。以一个女人的爱情为主线,写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书名叫《一个女人的史诗》,这个女人不仅仅是田苏菲,也是书中写到的每一个女人,田苏菲的母亲,小伍,方大姐,孙百合等等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首不停息的史诗”。
每个人也许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没有什么好人,坏人,都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平凡生活里的一群普通人,演绎者悲欢离合,他们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的故事。
严歌苓的书中,主角一般都是女性,包括读过的《扶桑》、《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等,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生活的故事。她的作品被评论家赞为“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这也是她的大多数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吧,而她本人也是好莱坞的专业编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有电视剧,赵薇,刘烨,孙海英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