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原始懒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的懒惰,一种是思想的懒惰。
身体懒惰,就是物理性懒惰,是大家最常用的懒。懒得走路,所以坐车。懒得运动,所以肥胖。甚至很多时候是这一种懒,促进了进步,懒得洗衣服,所以有了洗衣机动,懒得洗碗,所以有了洗碗机。这样的犯懒,一般不会影响大局。
最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懒惰,懒得动脑,懒得思考。
认识了一件事的最初操作方式,就一以贯之,不去想优化方案,哪怕自己耗费了更多心力,还是“不辞辛劳”地懒下去。
先讲个我犯懒的故事。
我在现在租的这套房子里住了四个月,在前三个月,热水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热水不给力,会让冬天洗澡这件事情蒙上一层更加难以行动的色彩。这是个老式热水器,标识不明确。怎么正确地烧出热水,前三个月我一直都是靠蒙,用不明就理的默认模式。我一个人的时候勉强可以应付,但只要多一个人洗澡,或者有很多地方需要用热水的话,就没办法实现正常供给了。
即使朋友跟我抱怨说你家这个水太坑了,每次洗澡都要用加速模式。我也拖延着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正确打开的热水器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与这种不便相处了整整三个月。
在第四个月初,我终于忍无可忍,上网找了正确的使用方式。
起因是那段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热水器连着两天都不出热水。而我因为一个工作必须洗澡。晚上,没热水,抱着侥幸心理调了一下,等到第二天,还是没有热水。于是我只能在只有几度,必须早起出发的早晨,咬牙烧了热水,勉强洗了头才出门,耽误了很多时间。
当天晚上回来,还是没有热水。绝望。
不行,我一定要洗澡,一定要洗一个通透的热水澡。
于是我终于拿起手机查了这款古老的热水器的使用说明,感谢互联网,大部分的生活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十分钟后,我找到了方法,按提示调好了热水器,抱着90%的信心等明天早晨的热水。第二天,滚烫的热水冲出水龙头。终于可以洗澡了。
在那之后,我一直都是用这个模式烧热水,随时都有热水的感觉真的好幸福。
在这件事上,我被自己的懒吓到了。一件只需要动脑十分钟的事情,我却拖了三个月,忍受着生活上的各种不便。这个代价太大。
差不多的事,我妈妈也身上也有过类似的问题,不过她是“勤奋的懒惰”。
我们家不大,两层的楼房,东西不少。每次回家我都觉得家里只是洁,没有整。妈妈打扫卫生,都是擦干净,适当收捡,可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乱。客厅的茶几上,常年放着各种小东西,永远理不出头绪。我常常会有一种逼仄感。
其实我妈真的很辛苦,在很勤劳地做家务。可是,效果,并没有很好啊。
有限的空间,不断添加新的东西,自然会拥挤。(我现在想到家里的杂乱,还是觉得心中有一团郁火)可是妈妈基本上从来没有从战略层面上去想,这个家应该怎么才能整洁。我猜我爸也有同样的感觉,只不过,觉得这不是影响大局的事,她做得那么辛苦,你还有什么理由指出不对。
我看过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自己心里最烦躁的时候,通过整理找到了某种程度情绪的出口。把不要的东西扔掉,需要的东西整理好,真的很爽利。也一直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妈,希望让她从战略上去布局整理这件事。不过每次我跟她提起这茬,她都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我一个被她的小屁孩,居然嫌弃她不会整理?!
其实我妈妈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动脑子的人,她总是跟我说,老了,不想想太多。这固然是一种人生态度,没有太多忧愁,但是对于事务性的事,思考一下,找到一些方法论,事半功倍,不是很好吗?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每次遇到问题,都上百度找答案,但没记在脑子里,导致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得再百度,耗时,耗力。
我的工作需要用到视频剪辑,剪辑软件可以实现很多可能,但我很少花时间去研究这些可能性。做出来的片子,怎么说呢,常规。
但我有一个同事,在工作一年之后,我发现他的镜头从色彩到构图都很有辨识度,一看就知道出自他手。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些工作他是做在前面的,前期拍摄的时候就做到了较白准确,色彩统一,还非常诧异他是怎么在不同的场景,创作出相同的色调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把一个色彩浑浊的镜头调成了他的标识色。不同的素材画面,色调居然一致。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后期已经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式,每次需要,直接拖过来用。就像他做了一个自己的滤镜模式,每次p图,直接使用,省时省力。
我也在一次剪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复杂操作,请专搞后期的同事教我。于是他教我,他是怎么做的,每一个接点怎么打,怎么调,可以出现什么效果。
过程有点复杂,我刚开始听得有点雾,提出请他直接帮我调。他说“我教你原理,你就懂了,以后还可以有自己的【模式】,直接调用。”于是我学到了这招操作。跟他分享前一位有自己调色模式的同事事迹。他说,“对,他很喜欢找规律,我也喜欢找原理,这样做事会方便很多。”
在此之前,我和其他同岗位的同事遇到调声音的问题,都是直接把片子交给后期岗位调。并且在我问其他同事声音怎么调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找后期,他有个专门的手法。其中包括一位平时很喜欢钻研的同事。
这导致我一直以为“调声音”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后期有独门绝活,称霸工作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想到,通向这门绝活的路,不难。可是,居然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只是把他简单地归因为,“不是我的专业”。
So?学呀!
思想的懒惰是最可怕的,会让之后的行事带来更多的麻烦,付出更大的代价。
生活中的很多事,多往为什么上去思考,怎么做就迎刃而解了。
这在中国古话里叫“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