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
苏东坡,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作为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在书法成就方面,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然而这样一位伟大杰出的人物,却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冤案——“乌台诗案”。
就这样,苏东坡被贬黄州。对于心中一直想"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海上,扶病入西州“的苏东坡来说,这一次的转折无疑带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曾经的梦想在烟云中消散,过去的烟火终成泡沫。奈何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初到黄州的苏东坡贫疾交加,在政坛上难以谋求发展的他,在生命的重要转折点上,与黄州这座贫瘠的小镇相遇。
人生如梦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已表达得十分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在黄州的苏东坡,纵情于山水之间,行于月光美酒之中,在这里,他抛开世俗的纷扰,终于可以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他开始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灵魂的超脱,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目标,“乌台诗案”不是他人生的终点,而是"东坡居士”的人生起点。在黄州的农耕生活是充满闲趣的,也正是如此超脱的生活使苏东坡的心灵产生了蜕变,曾经尖锐的笔锋,在青山静水之下,变得如同美酒一般香醇。这一次,苏轼脱胎换骨,成为了“东坡居士”,而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升华,使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境界。
在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东坡写下《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的人生如梦,“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名句充分抒写了他此刻的人生体验和处世的哲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洒脱豁达的苏东坡,他忘掉了世俗名利,不抱怨,不消沉,他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在风雨中前行。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被贬黄州一事,是苏东坡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以笔为刃,雕刻出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