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春节总体来说跟之前其实也没什么两样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有两件事情我的感受是比较深刻的:
一、我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接受度更高了
以前春节回家,我希望留给家人和老家的邻居是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所以,我会在老家的时候天天化妆,但是,这次春节回家,我完全失去了这种化妆的动力,就每天顶着自己没有收拾的脸和头发,出现在家里和乡里。
以前春节回家的时候,我不喜欢在乡下住,因为乡下的洗漱条件和住宿条件相对较差,洗漱感觉洗不干净,床品也睡不舒服,普遍情况下我还没有带睡衣回家,就更睡不舒服了。但是这次,我的适应能力和对于环境的接受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就算乡下有这些问题,我还是在乡下住了3天。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我对于环境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不是动手改变当下的环境,比如:创造一个相对较好的洗漱环境,或者带回去自己的睡衣,我想到的是如何在当下就好好享受当下这个环境,然后尽早的逃离到自己打造的另外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去。
二、我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跟另外一个人同吃同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对于跟另外一个人同吃同住同玩,总结来说这就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是希望有人陪伴,尤其是有同龄的朋友,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相互交流,另外一方面在遇到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有一个人必须要做出小牺牲的时候,我每次牺牲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都感觉挺不爽的,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春节后面的这几天,我有个朋友住到了我家,我们一起同吃同住生活了2天半的时间,我们一起去打了网球,一起去看了电影,一起去吃饭,一起去逛街,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陪伴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我们可以交流网球如何可以打得更好,可以交流电影看后的感受,哪些是被震撼的场景,哪些是想要吐槽的。
长时间的同吃同住,有美好的部分,当然就有不美好的部分。不美好的部分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的差异上,比如我想要家里干净整洁,但是她是喜欢东西用完就弃,每当看到家里用过的物品没有物归原处的时候还是挺抓狂的;比如:在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的时候,我喜欢坐地铁,但是她一定要打车出行;比如我不能接受袜子跟衣服放到洗衣机一起洗,但是她觉得无所谓……,在这些场景中,我作为主人方,就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在习惯了按照个人意愿生活几十年之后,遇到这种就会比较难受。
这种体验,让我对于婚姻生活有一些认识:一方面还是觉得婚姻生活不适合自己,另一方面觉得进入婚姻生活,我也无法避免自然而然看到的更多的个人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我感觉婚姻生活应该很快会让我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