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儿子已经20出头了,意味着外婆已经去世20年左右了,但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的音容笑貌和那三寸金莲,挺拔的身板,因干活而变粗糙的双手。
小时候,最喜欢就是过年,因为那时是计划经济,很多好吃的东西平时是在
市场见不到买不到的,只有过年了可以凭计划供应,好像过年不为别的,就想着如何填饱五脏庙了。小时候也最盼望过年时去外婆家了,外婆家离得不远,同一个城市,隔了两条街的距离,外婆家有个柴火灶是我那时最留恋的地方。 年初一去外婆家免不了穿了新衣服,开开心心,一踏进外婆家,就能闻到柴火灶的柴火香,我是最喜欢去帮外婆烧火,外婆总是笑盈盈地忙里忙外,张罗着饭菜,生怕不够,三寸金莲踱来踱去,扎个围裙,看着柴火在灶膛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苗快乐地跳动着,锅里飘出阵阵香味,让我不禁垂涎欲滴,因为我是表姊妹中最小的,外婆也特别宠爱我,故意让我留在厨房帮忙,不时变戏法似的从锅里夹出点美食让我先解解馋,还示意我别声张。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锅煮的锅巴,因为过年会准备好多菜,且一般要等人来齐了才能开吃,外婆知道孩子们贪玩,不到开饭时间肚子早就开始唱空城计了,所以一定会事先准备好锅巴给孩子垫垫肚子的,孩子也最喜欢了,那种酥脆,那股米香,会久久留在齿颊间,简直就是美味无比,回味无穷了。
最爱的还是蒸包子了,每年春节外婆都会张罗着蒸包子,蒸好后几个闺女家都会分上一份,带回各自的小家,算是回娘家不空手回家吧。包子的馅有好几种,萝卜丝肉馅的、青菜馅的、豆沙馅的、肉馅的、马齿苋馅的……这些事先外婆和舅妈及表姐都是准备好了的,大家到齐后就是准备包子皮,一起动手包包子,人多力量大,大人孩子齐上阵了,而我的任务则是等不同馅的包子蒸好后做上不一样的标记,外婆有一些很有趣的玩意,梅花型的、圆形的等等印章一样的,蘸上食用红,等热气腾腾的包子出笼后我就负责给他们盖章就可以啦,当然这是个美差,比起包包子要轻松多了,而且留在厨房还可以偷嘴呵呵,刚出笼的包子我都可以尝鲜,等干完活了,也吃饱了哈哈。 柴火灶一直不停地烧着,热气腾腾的菜一式两份因为一桌坐不下,所以就分开大人一桌,孩子一桌了,所以每样菜都是两份。我负责烧火当然不能上桌先,所以偷嘴似乎也心安理得了呵呵。有时外婆还会准备一些红薯或玉米放进灶膛,一会就可以闻到烤红薯或烤玉米的香味了,那带有柴火气的味道,至今也记忆犹新。
不知不觉外婆已经离开这么多年了,每到春节将至之际,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外婆,想起外婆的柴火灶,那噼里啪啦作响的柴火、欢快跳跃着的火苗、柴火堆里闷熟的红薯和玉米……那时虽然不富裕但是真的很快乐,炊烟从烟囱升起,火苗在灶膛跳跃,人们就很满足了,大人孩子济济一堂,其乐融融,一起忙碌,分享美食,辞旧迎新。 外婆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