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由于成绩不理想与大学本科失之交臂,只上了个大专。朋友打电话向我哭诉,说他老公埋怨她没有把儿子培养好,怪她没有尽力。
我的朋友也很委屈,反问老公怎么不管儿子,她老公的回答是:“我不是给你们俩挣钱呢吗?”我朋友哭笑不得:“那我也有工作啊!孩子从小到大你管过多少?”
像我朋友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可能不在少数:父亲挣钱,母亲管家、照顾孩子。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界定了“做家务、照顾小孩就应该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管在外工作挣钱就可以了”。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女人和男人一样肩负起了上班挣钱养家的责任,不再像以前似的在家相夫教子。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由于男人和女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教育方法也会截然不同。
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细节和学习成绩。女人的性格大多偏温柔、细腻、敏感、遇事没有主见、天生爱唠叨。和妈妈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和妈妈最亲,在性格上可能也更偏女性化,常常缺少了一些阳刚之气。
爸爸的性格则更豪放、勇敢、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处理事情果断,有责任担当。如果爸爸能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就能很好的弥补妈妈的不足。
父亲是儿子学习的榜样和表率,男孩通过和爸爸的交流、互动,可以学到他身上的勇敢、坚强、幽默……,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担当,逐渐了解怎样才能让自己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而对于女儿来说,父亲永远是自己身后的那座山,是坚实的依靠。女儿的安全感更多的来自于爸爸。同时,父亲的陪伴也极大的影响着女儿成年后对异性的判断和她未来的择偶观。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既需要妈妈的温柔,也需要爸爸的阳刚。爸爸和妈妈这两种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且父亲的角色优势比母亲更胜一筹。
BBC的高分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中揭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作为一个父亲的意义,被重新定义了;许多父亲想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的培养上。
据新的研究表明,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重要。
一、孩子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和父亲建立了紧密联系的纽带。
英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曾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探索孩子在出生之前和父亲之间的纽带是如何建立的。
大量的实验发现:当一个男人即将要做爸爸时,他的荷尔蒙状况会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会产生和妻子相似的妊娠症状。婴儿诞生后,父亲的雄性激素水平会爆降三分之一,男性天生的攻击性也会随之降低。
父亲与孩子之间强大的纽带已经从生理上改变了他们,激发了男人父亲的本能,将具有攻击性的男人变成了温柔的父亲,以便于他们的行为能更好的养育孩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变得不是那么弱小、容易受到伤害,父亲的雄性激素水平也会逐渐回升。
二、父亲在孩子从婴儿成长为幼儿过程中的影响。
1、孩子和妈妈在一起时会相对安静,而爸爸和年幼的孩子更多的交流则是追逐、比赛,游戏。
父亲的游戏本能是积极的,在和孩子的追逐打闹中,他们善于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力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极限。爸爸总是鼓励小孩子做更多的尝试,教会他们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周围的世界,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坚强、独立、冒险。
在参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妈妈的表现则显得差强人意。她不会像爸爸那样投入,所以更多的孩子愿意把爸爸当做自己的游戏伙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爸爸是比较有趣的家长。
2、父亲独特的游戏态度更有助于刺激孩子语言的发展。
父亲在和孩子的游戏中,更倾向于使用成人语言,而不是妈妈们常用的儿童语言(如:吃饭饭、睡觉觉……)。父亲经常使用孩子不熟悉、陌生的词汇,反而更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爸爸用词比妈妈深刻、幽默、有趣。相比较之下,在游戏中爸爸的表达更受孩子欢迎。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二至三岁语言发展期,父亲比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父亲使用的词汇量越大,孩子在一年后的语言测试中表现越优秀。
3、爸爸参与早期发展教育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自信、更有耐心,并且可以保持兴趣。研究显示,这种效果非常明显,父亲的参与使孩子在学校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这样的孩子也很少会出现违纪、违法行为。
三、孩子进入青春期,父亲要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1、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不再是妈妈怀里的乖宝宝,逐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这时,父亲就要承担纪律约束者的角色,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和界限。研究表明:父亲尝试和孩子解释规则,而不仅仅是惩罚时,对孩子的行为更有约束力。
2、妈妈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时,从感情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妈妈相比,爸爸的处理方式则更理性,更有逻辑性和原则性,与感受无关。
孩子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从爸爸那里得到的是事实真相。父亲的教育法则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成年之后的真实世界。